祭坛上的青春(1960-1970)

1997-08-20 08:57
中国青年 1997年2期
关键词:红卫兵

中国大事记

●1960年6月中苏关系破裂。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运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之为“60年代的北京公社宜言”。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从此,全国城镇出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总人数达1600万。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林彪做政治报告,全面肯定文革的理论和实践。

60年代是在全国性的大饥荒中拉开序幕的。食品供应急转直下,人们的体重普遍下降。一名当时的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所知道的许多老人和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患上了‘水浮肿病,我们的身体肿起来,退不下去。我们无精打采地步行上学,等到了学校已是精疲力尽。熟人相见,大伙相互捏捏彼此的腿,看看肿胀得怎么样了,再检查一下彼此的皮肤,看是否变黄了。”农村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地方粮食吃完以后,农民开始吃周围能找到的青草、树根、动物和昆虫。之后,只好逃荒讨饭。一个讨饭的农民回忆:“一些人病了,一些老人死了。我们村变得安安静静的,好像所有人都死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在这个时候成了生和死的界限。一位父亲对他16岁的儿子说:“你是福气好,生活在一个省会大城市。毛主席从粮仓里给你们弄来食品。农民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1962—1966年,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农业生产好转,市场供应提高。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些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事件——1962年印度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前景似乎渐渐明亮起来。各种各样的政治教育活动展开了:学习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听老工人老贫农的忆苦报告,推广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制度等等。到了1966年,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的青年们,都被卷入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政治旋涡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红卫兵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红卫兵是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新生事物。革命青少年是无产阶级的未来和希望的象征。革命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新生的力量是无敌的。它一定会在斗争中获得壮大和发展,最后战胜腐朽的力量。因此,我们就是要赞美新事物,为新生事物的发展,鸣锣开道,高举双手,欢迎新事物……反动阶级的代言人罗马教皇保罗六世无可奈何地供认,红卫兵的革命行动,对他们来说‘是死亡的象征,而不是生命的象征。不错,革命小将们的革命行动,确确实实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最后灭亡的象征。而我们的红卫兵,则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欣欣向荣,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红卫兵赞》原载《红旗》杂志1966年第12期

1966年5月29日夜,北京大学聂元梓贴出大字报后第4天,北京西郊荒芜的圆明园旧址,几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聚集在这里,其中有日后成为著名作家的张承志。经过激烈而紧张的讨论,他们秘密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北大附中、石油学院附中、地质学院附中及第25中学的学生相继成立“红卫兵”“东风”“红旗”等秘密组织。6月24日,清华附中的红卫兵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宣称:“我们说,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就是说要在‘造反二字上下功夫。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一句话,敢造反,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可贵的品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基本原则!革命者就是孙猴子,要抡大棒、显神通、施法力,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越乱越好!”8月1日,毛泽东致信支持清华附中的红卫兵,于是,红卫兵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到全国,以一股狂热的集团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他们仅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却在扭曲的历史中扮演着变形的角色。他们天生的青春激情,蜕变成不可遏制的破坏欲望。他们有着人世间最辉煌的理想,却践踏着人世间最璀璨的文明。他们选择了被选择,他们制造了悲剧,也成为悲剧的牺牲品。

8月18日是红卫兵不能忘记的日子。从凌晨1时开始,100多万红卫兵及各界代表开始井然有序地聚集。当朝阳缓缓升起时,身穿军装的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群众挥手示意。霎时,“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响彻云霄。北师大附中的红卫兵领袖宋彬彬迈着轻盈的步伐,将一个红卫兵袖章佩戴在毛泽东的左臂上。毛泽东成了红卫兵的“红司令”。

在“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支持下,红卫兵向“旧世界”猛烈开火。颐和园、八大处、香山、碧云寺等名胜古迹首当其冲。北京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的6843处文物古迹,就有4922处被毁掉。320多万吨图书资料被送进造纸厂,其中字画18.5万件,古籍235.7万册。全聚德、荣宝斋、协和医院的招牌全部砸得粉碎。这股狂潮很快卷向全国。

对服装、发式、鞋型的重塑成为红卫兵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改造港式衣裙,剃去怪式发样,烧毁黄色书籍和下流照片。‘牛仔裤,可以改为短裤,余下部分,可以做补丁。‘火箭鞋可以削平,改为凉鞋。高跟鞋改为平底鞋。”全国各大城市的十字街头、百货大楼门前,或繁华地带,人流集中处,红卫兵张贴布告,设置关卡,男性不准留“飞机头”,女性一律剪成“三八式”齐耳短发;穿尖皮鞋的一经逮住当场砍掉鞋尖,穿牛仔裤的要剪开裤管。红卫兵还向宋庆龄发出书面警告,因为宋庆龄一直遵守母亲要求自己不剪短发的遗训。红卫兵的革命浪潮甚至席卷到了警察的制服,很快从9月1日起警察服装实行改革:上衣为草绿色,裤子为藏蓝色,戴解放军军帽,全红领章。从此,在持续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穿着一律变为藏青、青灰、草绿、深蓝等少数几种颜色,样式以中山装和军装为主。五颜六色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个人化的服饰成为天方夜谭,只有密密麻麻的“蓝蚂蚁”“绿蚂蚁”“灰蚂蚁”。

在炎热的8月,红卫兵运动开始向暴力和兽行方向发展。8月5日下午,北师大女子附中高一年级发起“斗黑帮”,那天下午打斗了5名校领导。在戴高帽子、往身上泼黑墨、敲簸箕游街、挂黑牌子、强迫下跪、挑重担子之后,又用带钉的木棍打,用开水烫。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折磨,第一副校长卞仲耘失去知觉,倒在学生宿舍楼门口的台阶上。尽管医院就在学校对门,但她倒地后两个小时都没有被送医院。后来再送时,发现人已经死了。卞仲耘是北京第一个被学生活活打死的老师,死时50岁,在这所学校工作了17年。今天迷恋张国荣、刘德华,穿名牌服装、为高考而担忧的女高中生们绝对想像不到,30年前,一群同样是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会把她们的老师活活打死。在北师大二附中,学生打死了党支书姜培良,打的时候强迫他14岁的儿子打父亲,还有人大叫“拿盐撒在他的伤口上”。校长高云的额头上被钉进一排图钉,站在烈日下被学生泼开水。甚至小学生也参加了暴行。

红卫兵的暴行直接受到中央文革小组的纵容。7月28日江青在讲话中振振有词地说:“好人打坏人,活该;坏人打好人,好人光荣;好人打好人是误会,不打不相识。”身为公安部长的谢富治也说:“打死人的红卫兵是否蹲监狱?我看,打死了就打死了,不能按刑事案件去办,否则就要犯错误。”有高层的推波助澜,暴行一步步升级。8月27日一9月1日,红卫兵在北京郊区的大兴县制造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兴惨案”,4天之间,“四类分子”及其家属被杀325人,最大者80岁,最小者仅38天,22户被斩尽杀绝。

这是一个我们很难想像的真实而又荒谬的时代,这是一代我们很难理解的赤诚而又卑劣的青年。

在那个年代,梦幻与狂想席卷了一大批人,但也有更大的一批人,游离在造反派与保守派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外,用那时候最流行的话说,就叫“逍遥派”。

这群“既不红也不白”的年轻人,隐匿在大中学校和工矿企业里。当他们所在的单位陷入翻天覆地的动荡时,他们却成为消极的旁观者。他们目睹着这一奇异的历史进程,开始隐约感到,似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们跟随在队伍的后面,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困惑。1966年8月,红卫兵开始“大串联”,那一年的夏秋,仅到北京的青年就达1300万人。在这1300万人中,名副其实的红卫兵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运动的实质,只是带着一颗稀里糊涂又有些兴奋的心,踏上以前做梦也想像不到的千里迢迢的旅程。

选择逍遥派的立场,有的青年是被迫的。一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中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晚上召开全校动员大会,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过去开全校大会按班级分块坐。可是那天晚上,把人分成三类:‘红五类坐前排,高唱《东方红》并反复朗诵‘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我们所谓‘团结对象坐在中间,只能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黑五类最惨,他们坐在最后,什么也不许唱。”歧视以赤裸裸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后,学生中潜伏的矛盾也公开化了。“红五类”毕竟是少数,中间分子大多成了逍遥派。

逍遥派中也有的是自觉的选择。从迷狂状态中猛然惊醒之后,他们带着心灵的伤痕悄悄地躲在角落里。那时,社会控制已经全面瘫痪,新成立的形形色色的组织缺乏内部控制,逍遥派们反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他们开始偷偷地读书、思考,甚至开始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其实,那一代人并不全是整天革命的红卫兵,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那知识极其匮乏的年代里,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书籍,阅读、讨论,那样地热切,那样地真诚。后来,他们才有机会从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高考中脱颖而出。我们略微扫视一下当今知识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当年的逍遥派们恰恰是中流砥柱,分别代表着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据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现今中国的大学教授中,40—55岁的已占60%以上,而他们绝大多数正是当年的“逍遥派”。

“文革”发动以后,国民经济急剧恶化。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近10%,1968年再降4.2%。三届毕业生积压在学校“闹革命”,大量地转化为城镇剩余劳动力。从1968年开始,1600万青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走向广袤的农村和边疆——那也是当时他们的唯一出路。“知青时代”成为这代人生命中一道永远疼痛的伤痕。

知青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生活的艰苦。劳累和饥饿还可以忍耐,最令人沉重的是看不到出路。在上山下乡的后期,知青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关系将自己办回城去。家里有背景的,或走后门当兵,或去当“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没有家庭背景但有门路的人,或是编织种种“家庭困难”办“困退”,或是到医院开出各种假证明办“病退”。但是能离开农村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庭没有门路的、拿不出钱行贿的人只有在苦闷中度日——直至70年代末他们才得以大批返城。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伟大的一代。当时文革把国家经济搞得几乎崩溃,我们要是不下去,两千万人会给城市造成多大的压力?尽管我们受骗,我们受苦,但我们支撑着这国家大厦几乎坍塌的一角。应当说,是我们承受着文革造成的恶果。”这是知青对自己的总结与评判。

他们用双手垒起了祭坛,转瞬之间却成为祭坛上的祭品。火红的青春很快变成了苍凉的青春:“它应当枝繁叶茂的时候过早凋落了,布满伤痕的躯干却支撑着坍塌的天空的一角。”

责任编辑:黄艾禾

青年最向往的职业:解放军

青年最喜爱的服装:军装

发行量最大的书籍:《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青年最爱阅读的几部小说:《青春之歌》《红岩》《欧阳海之歌》《艳阳天》《金光大道》

最憎恶的国家:美国、苏联

最崇拜的人物;毛泽东

最有影响的传媒:广播影响最广泛的学生运动事件:红卫兵“大串联”(有2000万青年学生参加)

青年流行语:

1960年大会战三面红旗新愚公

1961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忆苦思甜学习班

1962年人造肉五好一颗红心,多种准备

1963年雷锋班三座大山投机倒把

1964年大比武青年之家学大寨运动

1965年和平演变赫鲁晓夫两分法

1966年抄家“敢”字当头革命行动

1967年最高指示大联合红宝书

1968年赤脚医生知青五·七干校

1969年老三届新沙皇黑户口

世界大事记

●60年代美国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正统价值标准公开反叛和挑战。“嬉皮士”运动兴起,最能代表其生活方式的是吸毒、摇滚乐和性解放。

●1960年9月24日美国86000吨巨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下水,核动力的使用在军事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61年8月12日一13日夜东德政府修筑一道环绕西柏林的围墙,防止其居民大量流入西德。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爱恩斯教授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机器人。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4年10月16日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下台,勃烈日涅夫继任。

●1966年12月19日《外层空间条约》在联合国通过。

●1969年1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学生帕拉索以自焚行动抗议苏联军事占领,引起全国更大规模的反对苏军占领的斗争。

参考书目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文革十年史》

《中国知青梦》

《中国知青泪》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

《共和国大写真》

《文革中学生打死老师现象调查》

《苍凉青春》

《一百个人的十年》

《20世纪中国大事记》

《20世纪世界大事记》

《北大荒文学》

猜你喜欢
红卫兵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老炮儿”们的血色青春:红卫兵运动的兴起与流派
专访乌尔善红卫兵大战日本僵尸会成经典
红卫兵的性恋观念及行为
“造反”有理:“文革”时期女红卫兵形象解析
浙江境内红卫兵“破四旧”行动所造成的古旧书资源损毁
赵鼎新:微博中谁都可能成为“红卫兵”
开放“红卫兵墓园”的意义
寻觅有关红卫兵的历史留痕
荒诞年代的传奇故事——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