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百字文化点评

1997-08-20 08:57胡新和,黄艾禾
中国青年 1997年2期

胡新和,黄艾禾

《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黄志坚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人的一生,总是以一定的方式生活着,或者是富有生气地开拓创造,或者是浑浑噩噩地碌碌无为,或者是醉生梦死地流于没落。是的,生活方式蕴含着人生的意义,它既能引人通向充实与幸福的坦途,又能诱人堕入颓唐与悲凉的沟壑”。书中有令人信服的实例分析,又不乏富有哲理的寓世佳句,读者顿有彻悟人生之感,激起对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热烈追求。我渴望能够多读到这样贴近年轻人的书! 河北省康保团县委张丽霞《阿姐鼓》朱哲琴新歌集

内蒙古音像出版社出版

提到西藏,人们总能够从中领悟其神秘邈远而又美丽沉默的意蕴,需一份空灵,一腔清澄,一种机缘。朱哲琴成功的把握,无疑得益于这片纯净的热土,以及对这方自然界和人文界原风景,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这片大音希声苍茫悠远,却又真切地让人们感受到灵魂沉重颤动的土地。之于今人,是一种境界,一种宗教,一种精神,一种参照。《阿姐鼓》就是天边传来的鼓声,告诉我超越语言和音乐之外的某些东西,让我抬起了头,默默地不断学着倾听与感悟。

(471700)河南省洛宁县80413部队凡子电影《两个姑娘两个兵》

极丰富的解放军生活,偏偏被人删改成水天孤岛上的童话。单纯地看也是美的,可它的大背景是三百万雄师的排山倒海、气壮山河,怎么就端出这么碟小菜……挂着军事商标的“小家碧玉”。连军人都认为是童话,却敢打军字号上排行榜。那军舰飞机大炮的一通扫射更是漏洞百出、牵强附会。何时能看上不骗人的兵字号影片?

(842000)新疆某部队郭咏电视广告《北京醇酒》

看电视最怕看广告,看广告又最怕那些粗鲁野蛮箭拔弩张的广告。北京醇酒的广告就有这种味道,让人毛骨悚然不忍卒看。当足球狠狠射人大门,一男一女挥拳举臂、声嘶力竭,野蛮得无以复加。这家酒厂的生产者也不想想,广告的味道如此败胃口,顾客还会喝这种酒吗?

(332100)江西九江县粮食局万学千主持人倪萍

不久前,新一届电视“星光奖”接晓,倪萍又荣膺了最佳主持人奖。此奖获得之后,又有记者专拣“文化”问题向她提问。深知记者厉害的倪萍回答时,首先感谢报刊文章的尖锐批评,但接着又说最让她感到难受的是有批评说她没文化,之后又谈到自己从小爱看书,写过诗,发表过散文。殊不知“文化”二字所能涵盖的意义其实是相当宽泛而且深厚的,其中内涵着一个人的气度、品质、教养、气节、操守……从这个角度而论,倪萍对文化的理解仍然还是非常肤浅而有限的。

(100006)北京美术馆东厂胡同北巷2号社科院宿舍106室黄青《回家》王杰演唱

身在异乡,想家的不眠的夜里,我会戴上耳机,让王杰那首熟悉的老歌《回家》在耳边轻轻响起,听那带着几许苍凉韵味的独特声音唱着对故乡不改的思念和欢乐童年的一幕一幕温馨。我的思绪也随歌声的牵引飘向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是啊,“古老的歌曲有多久不曾大声唱”,多想看看“那刻着我的名字的年老的树是否依然茁壮”,咀嚼着游子思乡的苦涩与淡淡的忧伤,一任热泪流淌,泪光中梦回故乡。

(100009)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95级胡婷婷电影《风月》

陈凯歌的作品常被人视为精品,但他的《风月》却让人担心起他今后的发展。题材选在了当代新潮的“伪历史小说”里,镜头对准了江南某豪族的大宅院。这是第五代导演的拿手好戏,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架式。但陈导似乎是想在中国餐馆里弄出一席精美的西餐,让外国人“吃好”,让中国人“随便”。看来,只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还是要讲一讲,“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法该收一收了。毕竟,现代的电影是越来越商品化了,失掉了大陆几亿人的市场,岂不可惜!

(850206)云南昆明昆铁水电段李靖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

即使不是需要正襟危坐的正史,是民间故事,也不能胡编滥造啊。前二十集使观众看来还颇具有意义,既有故事性,也有趣味性,而后二十集纯属拼凑情节,无话找话,令人生厌。希望导演们不要再为了凑够集数而胡诌。

(277102)枣庄电大九五中文李德东看《曲苑杂坛》之“新疆妹买买提”

自从西藏洛桑去后,《曲苑杂坛》也

文化观象台

张丽霞/凡子/郭咏/万学千/黄青/胡婷婷/李靖李德东/李永/张明海/阳宗海/何东/李士琳

读者百字文化点评

给亿万电视观众留下了一个“空缺”。“新疆妹买买提”的出现又的的确确让人眼前一亮,唤起了众多观众的热情。买买提·红妹以其深厚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加上大方流畅的表演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电视观众的目光。在这个节目中,融“歌舞、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炉。她多才多艺,表演到位,加上兰成的力捧,很容易让观众接受,有望成为洛桑之后又一个走红的新星。 (262200)山东诸城芝麻纺织公司细纱车间李永《晚饭花集》汪曾棋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家,他似乎是信手拈来一个个题目,用他独具特色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个发生在你身边而又未曾被你注意的故事,正如那闲处开着的晚饭花。汪曾祺先生又如同一位画家,向你展示了一幅幅既有个性又极富灵性的风俗民情画。

(474780)河南桐柏县埠江镇采油厂特车大队宣传部张明海《儿时的弄堂》张目著青天漫画

学林出版社出版

一部十分逗人喜爱的书,两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作者。

好像很难把它归入哪一类——成人读物还是少儿读物?小说、自传还是漫画连环画?是大人讲的儿时故事?还是孩子眼里的成人生活?在不伦不类之中,70年代都市中的芸芸众生,以及那些荒诞与不太荒诞的故事和漫画,足以让人品味琢磨。

北京功德林8号楼阳宗海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韩少功著

作家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作为一种背叛习惯的写作尝试,韩少功既然将讲述农村故事的一部长篇小说,编成了一本“词典”,那么我们既可以单个“词条”去赏析,也可以整本地散漫浏览,完全出入自由来去方便,而不必遵照传统小说的方式,只能沿着一条道走到底。更何况这种写作上的冒险,并没有妨碍作家把书中众多的人物和故事,都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以为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已经在国内当前的长篇创作中,做了非常富有先锋意义的尝试。

(100730)北京灯市口大街50号《中国妇女报》 何东中国电影市场

1996年,我曾不下10次于黄金时间到位于黄金地段的一级影院观看国产影片或香港影片。其中观众最多的一场40余人,最少的连我在内6人,而一场电影只有一个观众的传闻我也时常听到。言必称市场,行不及市场,这是时下中国影坛的流行病。电影市场绝不是一个美丽的谈资,而需要人们切实去摸索、去创造。好莱坞“大敌”当前,我们没有时间奢谈市场。我们不妨套用一位先哲的名言:少谈些市场的主义,多研究些市场中的问题。解决当前电影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具体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100044)北京西直门外南路24号院塔楼803室李士琳《校园民谣》精装珍藏本出版

首届中国校园民谣大赛,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满足校园歌曲爱好者的要求,组委会编辑出版了《校园民谣》精选专集,所选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记录了20世纪末大学生们的真实情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校园民谣作品集。

《校园民谣》歌集每本订价9元(成本费),免费邮购。咨询电话(010)66163748,联系人:陈玉胜。

地址:北京西城区育强胡同甲22号中国膏年杂志社特编室,邮编: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