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黄不接时

1997-08-20 09:00孙雅君
中国青年 1997年6期
关键词:小玉爱情时代

孙雅君

我们的爱情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我们所在的时代。

那被时势推向经典的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情爱故事一再老去,而我们内心的欲望又似乎随时随地被抛向城市日益开放宽容的天空。我们来不及抗争,爱与自由已如潮水般从大洋彼岸奔涌而来,在我们身边每天演绎着绝不重样的爱情蓝本。没有传奇,没有积淀,甚至没有压力让我们反抗给我们反弹,前所未有的轻盈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对外力的惯性依赖,被自由抛出的刹那我们能够抓住的也许只有一样,那就是我们的内心。而我们又是这样的年轻啊,从学校走向社会,我们的人生开始由生涩走向纯熟,在这青黄不接的年纪,我们庆幸,我们无奈,为我们无法选择的时代,更为我们必须选择的爱情。

爱情是我们的主张。虽然在这样一个讲求务实并一再标榜“不谈爱情”的时代里谈情说爱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人们闷头做着自己的事情,眼睛盯着一个一个切实量化的目标,大家似乎无心也无暇去探讨那些“虚妄的风花雪月的事”。可是扪心自问,生计之外我们就真的没有一点风花雪月的念头?和“城市里应该有鲜花”一样,城市里也应该有爱情。可我们又实在困惑,文字和画面里“别人的爱情那样美丽”,可我们自己的爱情怎么越来越不像个样子?我们都做过关于爱情的美梦,可那些美丽的轰轰烈烈烈还活跃在当年的梦里,现实里的爱情却已让人感觉有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我们的爱情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像别人一样手捧玫瑰,却不知道它是不是献给了我们梦想以久的爱情

西湖照例是美而多情的。早春的晚上,漫步湖边,看远远近近一对对情侣相依相牵,想起那千古传唱的梁祝以及白娘子的故事,不由感叹爱情确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走到断桥边,被路灯下一个颇为经典的场景吸引:一对恋人相向而立,女孩微垂着头,手里是一枝不打自招意义分明的红玫瑰。

笔者决定,去问问那个女孩是不是幸福。可待走近再看,那支撑了一个动人画面的红玫瑰已由女孩手上迁徙到男孩脚下。“难道玫瑰一定代表着爱情?”女孩直视着我的眼睛,继而无声一笑,也不知是在嘲弄谁。

男孩在广东某信息网络公司工作。“我这次来杭州是陪几个客户调查杭州信息网络的情况。如果公司有可能到杭州发展,我想我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也会在杭州。我很喜欢杭州,也很喜欢她。”而当被问及如果客观条件不提供这种便利,他会不会考虑放弃现在的工作到杭州来寻求另外的发展时,他说:“当然不会。我毕业后到广东,人地两生,奋斗到现在刚有点基础,我不想重头再来。当然,如果她允许,我会经常给她打电话,有机会也会来看她。”

女孩一直望着别处,这时突然转过头来:“为什么女孩子总要处在被控制的状态?女孩为什么只能等待,等别人打电话给她而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女孩的愤怒也许是对整个传统性别规定的强烈不满。被问及对爱情的认定,女孩说:“我认为首先要真诚。我不认为我在谈恋爱,我没有恋爱的感觉,从来设有。我不认为‘你说你过两天要来看我,一等就是两年多这样的东西会真诚。”

女孩的话多少有些生气的成分,不过她对有关“真诚”的抱怨在当前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笔者进行的相关性调查中,“事业”“发展”之类的词汇出现频率极高,而相对于事业,爱情更像一个参变量,被严格控制在人们的绝对理性之下。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功利的时代,自我的发现伴随着难以忘我的授入。“真诚”不再被当做“前提”轻易抛出,人们小心计算着自己的得失,抱怨着对方的自私和不真诚,并依此界定着爱情的有无。在这个西湖边的爱情里,男孩的理性是绝对到残酷的,虽然表面上一副宽容坦荡利尊重,但私下也许更希望女孩多一点女性的温柔与奉献,为了他的爱情不问后路不计前嫌,为他制造的这样一个千里相会雀跃欢欣;女孩虽口口声声表明自己也希望男人以事业为重,可心底里或许更希望他多一点牺牲精神,为了她的爱情放弃名利厮守身边。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爱情设计,难免患得患失。不过这毕竟是个“恋爱的季节”,开放的空气给了我们太多的诱惑,我们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我们像别人一样手捧玫瑰,却并不知道它是不是献给了我们梦想以久的爱情。也许我们只是在模拟一个关于爱情的动作,尽管我们拥抱的可能不是对方而只是我们自己。

同居时代的来临,生理压力的减轻,人对家庭的寄望更多来源于对一个精神伴侣的渴求

小玉1995年大学毕业后留京于某机关工作,毕业前很空的那段时间她认识了一个男孩。男孩在一家不好也不坏的计算机公司工作,一周来看小玉一次,每次请小玉下顿馆子。小玉想他是在追我吧?后来,小玉毕业了,男孩一周来看小玉两次,每次拎几斤水果或比较贵的蔬菜。小玉每次笑着接过食品袋时心里都想,他怎么从来不送花?

之后的一天,男孩突然说:“我在公主坟租了套房子。”然后一把拉过小玉。小玉有点愤怒:这算求爱?怎么也得先说句比如我爱你之类的话吧?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也给生活带来了一点温暖,自己一人在北京也醒孤单的。他还算不错吧,马马虎虎过得去,以后实在不行了,再分开呗。对同居本身,小玉也没什么想法,既然谈恋爱嘛,那一切都很自然。

半年后的一个晚上,小玉坐在电视机前对着一部50年代的黑白电影哈哈大笑.男友等小玉笑完了,经描淡写地来了一句:“不然,我们结婚吧。”

小玉坐在那儿琢磨着男友那个颇可玩昧的句式:不然,我们结婚吧。一副无可奈何百无聊赖像。可回头再看看自己呢,似乎也没有什么非结婚不可的激情,所以倒也没什么特别耿耿于怀的。可要对他说“不”,似乎也该有个非不结婚不可的理由,想想他也还过得去。

这是一个充满了太多可能性的多变的时代,日新月异的不只是身边的街道,还有人群,人群里的我们自己。“我对对方没有安全感,我对自己也没有充分的把握以后不会再次动心,所以一定要找一个不需要妥协就心甘情愿嫁的人。我们必须是对方的那个‘非如此不可,不然太不安全了。婚姻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我不会当成儿戏。不过现在我也在怀疑世界上有没有这个人,也许我太认真,也太任性了。”小玉坐在对面又坚定,又迷惘。

同居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理压力相对减轻。人对家庭的奇望似乎更多源于对一个精神伴侣的渴望和对安定的向往。然而这毕竟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旧的价值业已破毁,而新的体系尚未形成。我们一时难以寄望外在环境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参照,同时我们又难以依靠我们现有的智慧平衡内心。毕竟这也是个青黄不接的年纪,水到渠成的自然流畅还远未到来。也许酒意识里我们还是在期待奇迹,顾全我们理想中的爱情。虽然我们对期待本身已心存疑虑。

最终,和许多这个时候的人一样,小玉选择了这样一种状态:渗着——我不说不结,将来有可能结,但不是现在。

他必须同时具备“才”和“财”,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再有魅力我也不会接受

“如果是我,我会马上与他断掉。否则对自己是极大的情感浪费,还显牵涉很多精力,没有必要。”上海某外企女职员对小玉的选择很是不解。女孩面目清秀,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已有两年工作经验,却从未谈过恋爱。“大学的时候,整天忙着学习,根本没时间谈恋爱,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要想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很切实的准备。”

不过说实话,我对爱情并没有多大寄望。这东西太难把握了,事业是你一个人的事,可以依照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达到你预期的目的。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你主观能够控制的。所以我宁肯把精力用在自己的事业上。”

“这么说爱情对你来说是件很无足轻重的事?”

“每个女人都不会说爱情对她来说无足轻重。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爱情的结果,也就是婚姻。事业不行还可以再换,可婚姻一旦选择了就不大会变了,至少自己不希望。所以除非能在适当的时候遇到一个适当的人,他必须符合一二三四等等条件,我指的是适合结婚,否则我不会恋爱,不管他多有魅力。”

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姚小姐具体谈到了对对方的要求:“他必须同时具备‘才与‘财。有些人可能挺有‘才,像你说的很有个性魅力,但如果那‘才是不合时宜的,在现实中难以兑现,也就是说不是通向‘财的有价值的‘才,这种‘怀才不遇的人我不会接受。

“当然我不是要求他现在就特别有钱。但他至少现在不是很惨,并目要有前途,能做一番事业。现在很多女人更愿意去享受一个男人的成功而不是寄望于他日后的发达,不是说现在的女人比以前就更贪图享受,只愿同甘不能共苦,而是她们不再相信男人了。举目四望,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确实都有个含辛茹苦的女人,可那是历史;你再看看现在陪在他们身边的还是那些女人吗?在男人成功之前,她们赔进的是青春,男人成功以后,她们赔进的是眼泪,这是一个无底洞,女人不愿意再盲目去填了。所以到任何时候,我都不完放弃自己的事业,只有这个才是可靠的。”

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道德评判不再是社会唯一的价值。人们获得了解放,同时丧失了安全。人们的务实也许有着不得不如此的理由,看似轻飘的背后是更沉重也更无奈的苦衷,这个时代因此又是欲说还休、似是而非的。这是我们共同的境遇。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化为人们各不相同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自圆其说的可能。人们依据自己的内心塑造着自己的爱情。爱情日益演变为一种个性体现。上海式的精明有直奔主题的嫌疑,诚然它是避免了爱情的伤害,但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爱情的回避或日搁置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所谓的完全理性也许很难排除其内心被抑制异化的嫌疑。毕竟,人不可能用完全理性的态度来谈恋爱,就像男人不只是钱包,而女人也不只是三围。

在我们的理性真正达到一个新高度之前,应该少些浮躁,多点内省,不然很容易失控

现实的爱情有太多不尽完美之处,面对选择你是进是退?我们梦想的那个纯粹的非他不可的恋人没有出现,你该认同还是等待?

老贵,某广告公司文案策划:“有一段时间,我对女人特别失望。大学的时候,女孩子在我的心目中是很高的。那时我总喜欢比我高一级的女生,大一时喜欢大二的,大二时喜欢大三的……可大学一毕业我就发现没什么女孩能让我那么心动了。大学的时候,女孩子的成熟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毕业之后这女孩怎么几年不见也没什么变化呀,除去学了些世故。二十三四岁以后的女孩很少成长。那个时候我真有点绝望,四下看看,身边怎么就没有一个到30岁还光芒四射的女人呢?

“后来有一天我去看女朋友,她知道我要去,准备了一桌我爱吃的菜,她说你看你看为了你起了个大早,现在眼圈还黑着呢。就喋喋不休地说她怎么走遍了一个市场,买到最新鲜又最便宜的菜,然后又洗又切又烹又煮折腾了一个上午……我开始还有点烦,后来仿佛一下子醒了。我看到一个清晰的对比,我躺着看书的时候,她在买菜做饭。并不是她更愿意做这些,如果让她选泽她也会选择前者。而我也不选择后者,那谁来承担这些生活的琐屑?我感到了自己的幼稚。

“其实每个女孩都有她的闪光之处,而你对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激情浪漫。但你不可能一感觉不好就换吧,那样到40岁你还在了解一个女孩子,你这一生就别干别的了。总看到对方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你对自己就全满意吗?怨天尤人是一种脆弱。那个比喻挺贴切:你该怎样去拾你的麦穗?历史不能重复,抓住了一个,你就不能能抓住第二个,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各处芳草归各处,那不是你的。新旧交替的时代,大家好像都挺宽容,可这只是一种表面繁华,在人们和社会的理性真正达到一个新高度以前,人应该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内省,不然很容易失控。”

老贵自己控制得很好,与心爱的女友已经订婚,看得出状态不错。在看了太多不如意不满足后,终于有了一点希望,不妥协但达成和解,对自己也是对社会。也许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青黄不接后的美满与希望。

爱情与婚姻的中间地带,确实有着太多的心思,尤其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依据自己的内心塑造着自己的爱情。爱情日益演化为一种个性体现。没有人再为我们选择道路,也没有人会对我们指手画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了。我们是这样年轻,也许难免困惑,也难免出错,不过只要我们真诚地思考过并且真诚地爱着,那么我们就是真正地爱过了。

猜你喜欢
小玉爱情时代
啥都要双份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小玉
画里画外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小心触电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