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1840年4目10日,英国国会召开会议,将侵略中国的提案以“军费协助案”的含蓄名义提交讨论。结果主战派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优势通过提案。两个月后,一支由18艘战舰和10余艘运输舰、补给船组成的舰队开到中国海面。这只舰队总人数约1万人(含4000陆军),就舰船规模而言,还不到英国海军力量的十分之一。
清朝君臣对英国的“知识”
1839年9月1曰,林则徐在一份奏折中称:“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1840年8月7日,定海失陷,林则徐献策悬赏军民杀敌,更说英军“一仆不能复起(跌倒就爬不起来)”。
琦善在直隶总督任上曾上一奏章,称:“夷地土地坚刚,风日燥烈,又每天以牛羊肉磨粉为粮,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茶叶大黄便为通畅之圣药。”
1842年5月1曰,道光帝收到扬威将军奕经的奏折,得知可以审讯俘虏,当即发出一道谕旨:
“著奕经等洋细询以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经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克什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英吉利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
“其余来浙之孟加利、大、小吕宋、双英(鹰)国夷众,系带兵头目私相号召,抑由该国王召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抑或许以重利?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王?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
两国交兵已经二年,道光帝对自己的对手仍然是两眼一抹漆黑。
多少争论烟消云散,几代人的前仆后继暂时凝固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惊讶,我们不安,“落后就要挨打”,如此简单的道理,我们竟整整证明了一个世纪。
鸦片战争惨败;北洋水师沉没;圆明园在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列强在“巴黎和约”中争相吞食中国;日本铁骑的践踏……多少血,多少泪,我们悲怨、诉说、愤怒,可是,我们赢弱的身躯鼓舞着强盗得寸进尺的贪婪,没有人为我们遭受的欺侮伸出仗义之剑,跳出苦难之海,只能靠我们自己。
这时,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那些一百多年来死去的英雄,看一看那些在我们眼中可能已经成为枯燥的历史文字的事件,想一想,想一想我们怎样拥有的今天……
那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那一次悲壮的长征;那持续8年的抗战救亡;那以弱对强直至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这一切都为了什么?今天可以舒展飘扬的国旗上浸染的是一个民族的热血,是我们一天天图强发愤、自立于世界的直接证明。
身上有太多的创伤,簇拥在它们旁边的,是太多的不能瞑目的英灵。
在抗日战争中,一位24岁就牺牲了的英雄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也许吧,
我的歌声明天不幸停止,
我的生命
被敌人撕碎,
然而,
我的血肉呵,
它将
化作芬芳的花朵,
开在你的路上。
中华民族自强的花朵开在我们的路上。当我们可以在联合国的大会上慷慨陈词,当我们的军舰编队驶过太平洋,当我们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面对徐徐升起的国旗微笑,当我们的改革开放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时候,我们可以把曾经屈辱的历史拿来陪衬,不是炫耀我们的今天,不是,我们还远远没有取得可以炫耀自己的权利,而只是想再一次证明那100多年用血和泪验证了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有自尊。
鸦片战争若干重要战斗清军、英军伤亡对比
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清军战死13人,伤13人;英军无一伤亡。
沙角、大角之战(1841年1月7日),清军阵亡282人,负伤462人;英军无死亡,负伤38人。
虎门上横档岛之战(1841年2月26日),清军战死250余人,伤100余人,被俘1300余人;英军无死亡,仅轻伤5人。
凤凰岗之战(1841年3目18日),清军阵亡200多人;英军无死亡,伤6人。
厦门之战(1841年8月26日),清军阵亡近50人;英军死亡1人,伤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战(1841年10月1日),清军军官阵亡数十人,士兵伤亡数无确切统计;英军死2人,伤27人。
镇海之战(1841年10目10日),清军阵亡1500余人;英军死3人,伤16人。
乍浦之战(1842年5月18日),清军阵亡上干人;英军死9人,伤55人。
吴淞之战(1842年6月16日),清军阵亡88人;英军死2人,伤25人。
镇江之战(1842年7目21日),清军阵亡239人,伤260人,失踪71人;英军死亡39人,受伤130人,失踪3人。
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欢快地跳动着。那足以让我们民族沉重的历史激荡起自豪波涛的日子终于要到来了。那一天,天空将盛开灿烂的礼花,我们将沉浸在欢庆之中。
多灾多难的民族太需要这一个时刻了。为了这可以纵情歌唱的一天,我们用血与生命整整准备了一个半世纪!
也是现在,在我们急切地计算着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最后几个数字的时候,在格林尼治和巴黎,也树起了两块倒计时牌——2000年倒计时牌。一个新世纪距我们已不足1000天了。
这可以算作历史的巧合,可是我们更应该把这看作是未来给我们的提示。背后是我们苦难的过去,抬起头,让我们的目光越过维多利亚港湾衬托起的摩天高楼,这时,我们会问自己:香港的回归应该意味着什么?
结束的时候往往也就是开始。屈辱的过去结束了,我们必须开始充满活力的新生。在节日般的锣鼓声中,我们用双手捧起这颗东方明珠,在它熠熠闪烁的光辉中,映出的不仅仅是天空上的焰火,还有未来,有一个让我们尽快结束欢庆和陶醉,去继续用苦干争取的新世纪。
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邓小平说:“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在新的世纪,我们要用50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这时,香港就是我们面向世界、追赶先进的大门,我们伸开双臂拥抱了她,我们拥抱的不是要深藏箱底的珍宝,不是供我们忘掉百年耻辱的奇药,而是一个新世纪的开始,彻底摆脱贫穷和落后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开始!
100多年前痛失香港,因为我们贫弱;今天香港终于回归,因为我们开始走向富强。可是,当庆祝回归的热浪奔腾过后,我们可能会发觉整个世界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我们准备了一个半世纪的盛大庆典上,因为那同样吸引着我们的新世纪已悄然而至。
是的,我们才刚刚开始。那经过一个多世纪风雨沧桑而今归来的香港,让我们在欢庆的高潮中看到那惊心动魄的警示:闭关自守必然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光荣无法继承,只有创造,而屈辱的痛苦却可能延续!
我们将如何选择未来,现在,取决于我们。
这时,去迎接那归来的游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