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翠
《汉语现象论丛》有意摆脱“从语言理论通过查找汉语现象得出汉语规律”这一汉语研究的旧模式,着重利用诗词等韵文语料,完全从汉语现象出发进行分析归纳,摸索出若干条汉语规律。
表明汉语可以并且应该不受国外语言理论的支配、统治,而由自身现象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规律与定则。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吻合并解释汉语现象。它实现了几代人独立汉语研究的理想。
《论丛》对汉语的研究从语音入手,着重点明语言的生理性和音乐性,论证了它影响语意表达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提出了“缝子说”这一汉语句子的语音规律,揭示了汉语词序灵活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论丛》对句音的重视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使语音直接和句子联系在了一起,超越了语音公指字词音读、音素、音位及传统的音韵部类分合的阶段。
《论丛》的内容虽涉及字、词、句、段的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然而在讨论中,始终以语意为目的,它和重视句、段、篇章结构的做法相一致,将语音、语义、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依音论义,借法论义,打破了过去讨论语音时三者互不关联的老格局,建立了语言内部三要素系联研究的新形式,对突破现有汉语研究模式有重要意义。
语法研究大都以散文例句为佐证。《论丛》一反传统,分析了大量韵文的句、段、篇章,客观地描写了韵文的音律、节拍、用词、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发现韵文除了上述各方面有时因特殊要求而形成一定格式外,还有很多和散文相通的地方;并从平仄、对句、骈偶、比喻、用典、换字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一致性。这种做法打通了韵、散文之间的界限,给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韵文句式迥别于散文的模糊印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反证。
《论丛》重视句子之间的关系及篇章的结构方式,首倡句与句之间有上下句的分别、句意表达为“上罩下”,论证了无论韵文散文,句子都有俗称“宫灯型”(或称“龟壳型”)的结构,并发展性地认为“起”、“承”、“转”、“合”同时存在于韵文、散文之中。由以上特点再结合“平仄”、“骈偶”等现象,作者总结出“石头论”这一汉语表达的特殊规律,即认为汉语篇章无论体裁、长短,从表达方式到结构,就其实质来说,都形异而实同。这一规律可以很好地用来帮助表达和解读文献。
(《汉语现象论丛》,启功著,香港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一年版,近日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大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