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今年的风头有些逆转了。大多数消费者理所当然甚至扬眉吐气地对商家挑挑拣拣,心里不再有内疚感。即使受了委屈,也有地方去投诉。而大多数商家,也开始做出了“打折”、“优惠”、“赠送”等等和善姿态,整个服务界更像是做买卖而不是斗气。
这就是进步。大家都在按规矩办事,虽然还不大熟练。这总比以前闹完纠纷后再糊里糊涂喊“互相理解”要强。那时责任不清,目的也不清。而现在,消费者和商家都想过好日子,和气生财的道理得到体现,这才还原了生活的秩序,才是文明古国中商业社会的本色。
但也不是全理想化了。商家的一些花招还存在,比如宰客、卖假货、暗地减少服务项目、在广告中做文字游戏、自选货物条码与标价不符、算花账乃至搜顾客的包,不一而足。我想,大多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并不怕多花几个钱,他们只是恨被蒙蔽和被耍弄,他们买东西时并不是真想当什么上帝,而仅是需要一种平等。所以,为这些事一怒冲天的仍有,而且可能更多。
换个角度来看,商家耍弄花招,是为了获取利润,至于声誉与利润、顾客与利润的关系,这些老板并没想太多。好在亏了赚了他们自己都得担干系,既然他们“有理由”这么干,消费者也不必太置气,只要自己别上当,晾他们一场,也就是了。现在我们仍是初级阶段,规矩不健全,说实在的,离真正意义的“童叟无欺”还远了点。我觉得,除了自己学聪明点,按程序办事,让程序给咱做主,没别的招儿。消费者不该为此生气伤身体。
要真说“理解”的话,不妨这么理解:商家有商家的利益,顾客有顾客的道理。我们不和你商家讲什么“仁义”,我货比三家,仔细挑选,要购物凭证、保修单据。你要是无端伤了我,我就要按规矩讨说法,这说法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利益:钱、商品。有人受损害时爱说:我不在乎钱,只要讲道理。注意,你不在乎就没人在乎了。在乎钱并不是坏事,因为这钱,原本是你自己的。
这么一想,“火气”自然会降低,否则缠来缠去,没准还会入了商家的圈套。我个人认为,商家玩儿这样那样的花招儿,是一种本能,消费者用不着(也没工夫)去刨根问底,不跟他们玩儿!没人应和了,不也就没戏了?消费者最该相信的是自己,最该相信的是自己对商业规律的认识。“澳洲大龙虾70元一斤”,你就真的相信?满街的“台湾摄影师”、“高级按摩师”、“专业美容师”,你就真的相信?“攻克癌症”、“无痛苦减肥”你就真的相信?谁都不是神仙。不相信就没事了,也就不会再生气了。古语说世上本无事,就这个道理。
不用去应和,不用去揭穿,就是不理睬他们,幌子打得寂寞了,商家自然会摘。要是有新的幌子,照样不上当,一来二去,天下太平,不会再有不必要的委屈。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普通的商业、法律常识,凡事留个心眼儿,行了。
为买东西着急生气,是最不值得的。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到了最后,商家自然会跟着消费者走,因为商品社会,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主人。脱离群众就是自寻死路,商人最明白这一点。
对付花样翻新的商品社会,需要冷静,需要心平气和。让商人们去折腾,去翻江倒海,我们——消费者总有一定之规。咱们看看,先累的是谁。
活着,就相信规则和自己。活着,就不生气。等消费者的心理渐趋成熟,再也不用商家去揣摩的时候,他们就会“以诚为本”、“公平竞争”了。
责任编辑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