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的不安

1996-08-28 03:47张世明
中国青年 1996年10期
关键词:打工族经商公务员

11年来,“张阿姨”如师如母的教育与关怀却并没有指向明益的幸福之路,11年后的今天面对明益的深深失落,张阿姨有说不出的尴尬……

1985年第7期《中国青年》刊发了一篇题为《一个农村少女的憧憬》的文章。作为编者,文章刊发前,我与写作者李明益取得了联系,也自此开始了长期通信,至今已有11年。11年来,她的来信从“编辑同志”到“老师”“叔叔”直至“阿姨”,称谓几易,我们的交往也日曾坦诚密切。

来信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虽身在农村,中学辍学后,自己读了不少书,文笔不错,也有些见地。并且她还是一个勇敢的女了,一个勇于挑战命运的人。从在家务农到考入湘绣厂,再南下特区卷入打工潮,以及考公务员,经商……李明益在奋斗之中。她的奋斗精神让我感动也使我欣慰,每一次面对她的新境遇,我都不厌其烦地鼓励关照一番并由衷地祝愿她能在新的天地里打开局面。岂料她一直命途多舛,像一

只被暴风雨淋湿翅膀的鸟,一次一次败下阵来:不甘于农民的传统命运,工厂枯燥的工作亦没有出路,做几年打工族也并未使她衣锦还乡,考公务员未果,经商赚不来钱……她的来信诉说着人生之途的忧愁与烦闷,坎坷与不幸。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社会的愤世嫉俗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深困惑。

她的困惑使我不安。身为一名与她通信长达11年的“阿姨”“编辑老师”,对明益,许多年来我确是以长者之心警策、关爱、抚慰着她的人生之旅,可为什么她仍会有这样沉重的失落?我一直真诚而坚定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可挫败感却如同影子一般追随着她的每一段行程……面对她万般痛苦又无比执著的质询,我又怎能再坚定起来再豪情万丈起来以一句出于真诚而事实上却不关痛痒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教谕胡乱打发一颗真实而痛苦的灵魂?这是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也许有些东西确实是不同了,世俗对名利的追逐以愈来愈堂皇的面目出现,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开始动摇,包括对于成功、对于理想和现实的理解,但是我想,无论如何,《中国青年》杂志应该给明益们一个答案。

《中国青年》老编辑、离休干部:张世明

猜你喜欢
打工族经商公务员
“打工人”实录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篮球公务员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