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有道

1996-07-15 05:30刘云白
读书 1996年6期
关键词:方寸篆刻技法

刘云白

篆刻成为文人追求精神解脱的艺术,起自于宋元,普遍于明清。印论之撒播,尤在明中叶以后,理论与实践几乎是各行其是。一些谈方法的专家浸沉于文字之中,流连徘徊于技法、史学之间;后世之印论,自足于已成,缺乏“接着说”或“换着说”的开疆辟宇者,便一直未在启蒙阶段上有较大的突破。李梢著的这本《篆刻通论》能融合文化背景、时代精神,把历来的篆刻创作看成一定社会人生的积淀,从而深入到为艺者立根生脚的生活与创作实际,谨严、有条理而富于智慧。作者以语言解实践让观者领会到了同样的美感,精神上得到了可以相通的愉悦,“通篆”、“择石”、“临摹”而至“继承、创作、出新”,“字法”、“篆法”而至“章法”、“刀法”、“边款”,既有参差他艺的旁通,具体技法的绍介与深究,篆刻形成规律的发掘与提炼,又有综合学问、修养、源流的评述。

“史”、“技”两章不乏心得,使读者大长见识。作者以为,篆刻艺术脱离了“人”,只停留于形式上的是是非非,为艺者脱离了自身的学问道德、人格精神,只津津于制造自己与他人的分别,这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篆刻艺术应是人格的投射,“在技法修炼中最高境界的达到,本身就是人品层层上提,从而道德以情绪的状态流露,情绪由道德之引导的不断完成过程”。而另一端,篆刻史无论发展出多少高峰,篆刻艺术不容易动摇的根脉,群山叠嶂中的主峰,却始终不脱于战国、秦汉印章。战国、秦汉印工们平易而伟大,至性而至诚的朴素为人,也正是作者析世俗、驳外道,纵古今、察内外,探索了“自然”及“人”一种内在、深邃而固有的本性之后,精心勾画出的理想人生。以此上溯下达,篆刻艺术的审美理想、美学原则,遂能逐步明晰。濯足长流,抽足复入,远非前水,以明清文人印家为托指,作者又沿途探索了“倒果为因,倒因为果”情境之下,返朴归真的道路。

作者说“书中有些较为浩远的内容,好像偏离了现在所认为的篆刻艺术”,但“要达到书的目的,这些内容都是极为必要的”。而《篆刻通论》一书的目的,如作者“后记”中所说,则是——“要写出真正的篆刻艺术”。

(《篆刻通论》,李梢著,学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版,4.70元)

猜你喜欢
方寸篆刻技法
方寸洞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乱了方寸”前不可加“心里”
方寸,为大
秀秀台
养生八宜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宽扁担比窄扁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