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扫阴霾 安民创辉煌

1996-03-18 10:14李士林张斗凡
清明 1996年3期
关键词:治村寿县

李士林 张斗凡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华夏民族曾有过的经历,也是全人类的美好渴望。

时事的变迁,历史将跨入21世纪。

中国有8亿农民。人们不会忘记这个“绝大多数”过去曾为推翻三座大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英勇的华夏农民同样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然而,当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同时,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却日趋严峻。我们的父老乡亲们又出现了新的忧虑和不安!于是,一封封群众来信雪片般地飞向各级党委、政府,飞向北京,飞向中南海……各级的决策者们感到,农村已不是“轻轻杨柳风,悠悠桃花水”的世外桃源,决不能让曾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过最沉痛代价的中国农民再经受新的社会恶势力的侵害!1994年6月,全国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会议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从而,依法治村——这项“宏大工程”在全国迅速铺开……

寿县有120万人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的所在地,中国古代曾几次建都于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让世世代代的寿县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近年来,在农村经营机制,基层政权职能和农村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中,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愈加突出。一些地方治安秩序混乱,农民缺乏安全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以侵财为目的抢劫、盗窃案件发案较多;二是流氓恶势力横行乡里,危害群众;三是社会丑恶现象、反动邪教在农村蔓延;四是因经济利益及各种矛盾引起的纠纷和群众械斗事件增多。

寿县的决策者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计,他们深深意识到——依法治村,已迫在眉睫!

一、“父母官”痛下决心,老百姓一呼百应。

1995年8月16日,中共寿县县委政法委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烟雾缭绕。这里,正在召开着一个向地方恶势力宣战的决策会。县委政法委的全体成员围坐在会议桌旁,主持会议的政法委副书记姚传新正在通报着近年来全县农村社会治安现状:一封封血泪斑斑的控诉信,一个个令人发指的犯罪情节,一组组让人触目惊心的百分比数据,使在座的政法委全体成员义愤填膺,一致表示:痛下决心,背水一战。中共寿县县委分别于9月15日和10月5日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县六套班子联席会,听取了县委政法委负责同志的专题汇报,批准了县委政法委拟定的《寿县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方案》。

经过深入调研、缜密部署,中共寿县县委、县政府于11月15日召开了全县依法治村动员会。县长汪锡文主持了会议,县委书记王文有、副书记张银河分别发表了讲话。公、检、法、司等单位的负责人纷纷到会表态:决心通力协作,顽强战斗,把一个太平世界还给寿县人民。

任务已经明确,战鼓已经擂响。全县各乡镇迅速进入角色。县直机关1425名工作队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分赴32个乡镇。一辆辆宣传车,一幅幅过路横标,千万块黑板报,无数个小喇叭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阵势……

在寿县最大的水利冬修工地——淠东干渠水利工地,这里汇集了14个乡镇的5万民工,它成了依法治村的第二宣传战场。请看下面一组镜头:

镜头之一:14个乡镇的30多辆依法治村宣传车同时汇集在淠东干渠的大堤上,婉如一条巨龙。老百姓说:政府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坏蛋是长不了了。

镜头之二:荆塘乡有几名青年,手拿快板,在土垒的舞台上扭起了秧歌舞。一边扭、一边唱:“振经济,奔小康;综治理,作保障;抓治村,重治本;树正气,保根本;订民约,立规矩;新时期,好风尚;长遵守,永安享……”舞台上起初只有七、八个青年男女,一会儿,有几个“冒失鬼”大胆地走上舞台,跟着扭起来;又一会儿,又有几个浑身沾满泥水的青年人走上舞台;渐渐地,台上与台下的界线模糊了……

镜头之三;(据了解:寿县迎河镇有近7万人,10年来,数次召开“万人大会”,但到会的仅几百人。而95年11月8日。该镇召开了“依法治村动员大会”,却到了约两万人!),一位20刚出头的姑娘,搀扶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了迎河镇依法治村动员大会会场。老人说:“听广播里天天讲要治土痞子,我今天一定要来听听。”

据不完全统计:寿县在依法治村的宣传发动阶段共出动宣传车760台次,办专栏430期,制作永久性标语227幅,书写标语40000多条,召开村民大会520场次。全县上下到处号角齐鸣,万马奔腾,2986平方公里的楚国故土沸腾了!

二、惩“四霸”,天欢人笑;追顽凶,利剑出鞘。

或许,人们知道古代诸侯盟主“春秋五霸”,尚不知今天农村出现了“四霸”。即:村霸、街霸、市霸、路霸。提起这“四霸”,农民群众深恶痛绝,但多年来慑于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农民们敢怒不敢言。今天,在依法治村工作中,浩大的宣传声势,使各类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更使老百姓看到了“父母官”的决心和行动,于是他们精神大振,积极行动,争先参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不但使现行的街痞村霸纷纷落网,还使一些历史积案得以迅速破获。

在国家草席基地——寿县板桥镇的安南村,有一个农电工叫桑永根,他自封为“镇南门”,倚仗权势,伙同当地一小撮不法分子,长期横行乡里,讹诈钱财,欺男霸女,胡作非为。受其欺辱的30多名群众忍气吞声达10年之久。当依法治村的号角吹响之际,群众纷纷投书县委、县政法委,控诉桑永根的罪恶行径。95年11月7日,县委政法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姚传新亲自率领专案组进驻安南村。

农民赵××向专案组的同志哭诉道:“桑永根无故打了我的儿子,我去与他评理,他二话没说,挥拳向我打来,并要我给他下跪。”农民孙××说:“桑永根来我家收电费,说每度电壹块伍毛钱,我说了一声:壹块伍太贵了吧,他把脸一翻:嫌贵了,老子收你伍块钱一度,你敢不给,我就扒下你的皮。”专案组的同志走了一户又一户,乡亲们对桑永根的罪恶行径无不深恶痛绝!姚传新书记果断决定:立即收审桑永根。桑永根被依法收审后,村民们欢天喜地,鸣炮相庆,人们在村口大道上贴出了“整顿治安,安邦安民安人心”的大幅标语。

位于千年古塘——安丰塘畔的保义镇洪井村,是寿县土地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有87个自然村、478户、2528口人,耕地面积4700余亩。而且这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向来有保义镇的“西伯利亚”之称。“西伯利亚”历来是保义镇的“老大难”。由于村班子涣散,党支部不能发挥堡垒作用,不仅各项工作落后,而且治安状况混乱,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成害。以常勋超(外号歪头)、常连勋(外号稀饭队)、常

军勋(外号飞贼)、常群勋(外号猴子×)为首的一伙人,仗着户大势众,人多拳头硬,横行乡里,胡作非为。94年秋的一天,常勋超等四人,酒后冲进村办吊窑厂,寻衅滋事,打伤2名工人,窑场被迫停业一周,造成l万多元的经济损失。95年7月20日,本镇朱楼村农民王安坦到洪井村卖鱼苗,被在路上闲逛的常群勋、常连勋遇上,二常二话没说,上去倒了鱼苗,并夺走王安坦的自行车。村民黄文斌家的小商店,也成了这伙人的“免费供货点”,烟酒随便拿,却从来不付钱。据调查,两年来,无故被“四常”殴打的不下于40人。不光如此,他们还明抢暗偷,农民喂得鸡鸭鹅,稍不留神,便成了他们的下酒菜。常军勋更是“技高一筹”,小到鸡鸭,大到猪狗,一沾他手,休想逃走,所以人们送他一个“飞贼”的外号。“四常”横行,使洪井村出现了“鸡狗关在屋子里,男人住进牛棚里”的不正常现象。在这里“好人受气,坏人神气,干部叹气!”

95年10月,一支由10人组成的依法治村工作队进驻了洪井村!村民们感到伸张正义的时刻来临了!一连10天,工作队长洪绍殿的寝室里,人来人往,门庭若市。翻开一张又一张控诉信,常氏一伙人的罪恶行径令人发指。工作队的同志们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回到镇里,将洪井村的情况向镇党委做了汇报。镇党委立即作出决定:摸清底子,查清事实,集中人力,一网打尽。95年11月25日夜,保义镇党委组织了由公安干警、机关干部共20人组成的“行动队”,在镇长金德元和派出所长张中玉的指挥下,兵分两路,直扑洪井村,一举将以常氏兄弟为首的犯罪团伙缉拿归案,一次性处罚31人,其中劳教2人,收审6人,治安处罚23人。

拨开层层迷雾,荐见朗朗青天。铲除了村霸,调整了村班子。村里建立了治保会,由民兵营长任组长,落实了联户联防制度,村民们自觉打更放哨,巡逻值班。95年水利冬修期间,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劳力都上堤了,村干部带人轮流巡逻,加强防范。整个冬修期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偷盗事件,甚至连一只鸡鸭也没丢失。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之后,人们的思想也由原来单纯的“思安”转为“思富”了。农民黄文亮、朱传富各自承包4亩荒滩,栽种经济林;农民黄志龙组织了一支80多人的建筑队,开往外地承包工程。相信毋须多长时间,一个崭新的洪井就会展现在千年古塘——安丰塘畔。

如果说洪井村是寿县的“大村”之一,那么刘岗乡算得上是寿县“第一乡”。这个乡的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0分之一,而且它靠近省城合肥,是三县结合部。也许是距离省城较近的缘故,刘岗乡近年来经济建设呈跳跃式前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泱泱大乡”!

李氏六兄弟,人称刘岗的“六大金刚”。老大李虎、老二李豹、老三李有金、老四李有银……“六大金刚”中有“虎”,有“豹”,有“金”,有“银”,真是“珠联壁合”、“交相辉映”。

在李氏六兄弟所在的刘岗乡陈楼村,人们谈“李”色变。李虎自称是陈楼的“太上皇”。94年一年就有6户农民因得罪了李氏兄弟,而无法在陈楼继续住下去,只得迁往他乡。李氏兄弟居住的严店村民组更是被这伙不法之徒搞得鸡犬不宁。用李有金自己的话说:“我们平时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村民单某结婚的当天,李豹竟厚颜无耻地要单某把新娘子先送给他“玩玩”。单某不从,被李氏兄弟打得半死不活。李虎偷了同村邻居方某的一台电视机被方某发现后,方某自己不敢前去索要,更不敢去报案,只得备上一桌酒菜,把李氏六兄弟请来家,请求把电视机还回来,李氏兄弟吃饱喝足之后,丢下一句话:“电视机我们已卖了,识相的话,这事以后就别提了。”

面对李氏兄弟的淫威,麻木、胆小的农民只得选择一条路——搬走!到1995年严店村民组的人口由1990年的120多人减少到78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1995年10月,依法治村的号角敲响了李氏兄弟的丧钟!

依法治村工作刚开始,状告李氏六兄弟的群众来信就像雪片般飞向县委、县政府!1995年11月18日,中共寿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世彬带领一支阵容庞大的工作队来到了刘岗乡。王县长明确指示:“对李氏六兄弟,要在查清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在工作队的同志进村的同时,刘岗派出所立即控制了李氏六兄弟。工作队的同志分头召开了支委会、村委会、党员会、村民组长会和村民大会,走访受害群众300多人次,基本查清李氏六兄弟的犯罪事实,经县公安局批准,将李氏六兄弟依法收容审查。

在收审李氏兄弟的当天,上千名群众围着工作队的同志不停地笑,不停地哭。他们为几年来所受的委屈而痛哭,他们为恶人最终得到恶报而大笑!

据不完全统计:寿县在95年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期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起,摧毁犯罪团伙29个,其中盗窃团伙12个,流氓团伙14个,抢劫团伙3个,瓦解团伙成员86人,收缴非法枪支192支,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6万余元。同时,还取缔了67个非法宗教聚会点,一举捣毁反动组织“呼喊派”寿县教会,抓获骨干分子102人,其中批捕25人,刑拘5人,收审72人。至此,犯罪分子受到了重创,“四霸”威风扫地,人民群众终于又盼回了“太平”。

游离在法网之外的一大批逃犯,成了当今社会治安的一大祸患。

据寿县公安机关统计:1990年到1994年,批准逮捕因外逃而未捕获归案的占5年间批捕总人数的18.6%。期间还有相当一批公安机关正在立案侦查时背负累累罪恶逃跑的案犯。到1995年,全县各类在逃犯总人数已达198人。

“漏网鱼”像祸水横流,不但使警务部门的侦查起诉工作障碍重重,而且他们四方流窜,继续作案,更加疯狂,凶残地宣泄罪恶,严重危及社会安宁。

逃犯令人憎恶,逃犯严重威胁着公众安全,逃犯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寿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乘依法治村的强劲东风,大打一场追捕逃犯的人民战争!至此,一张无形的网向各类在逃犯张开——

然而,眼前已不再是封闭状态下非得“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开的证明才能出远门的年代了,犯罪分子也不是那个年代的“土老冒”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许多犯罪分子早已备下了伪造的冒名的身份证件;跳跃式作案,大跨度逃匿,无论逃到哪里都是“大大的良民”。警力短缺,装备落后的公安机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查明案件时,或许案犯早已脚板抹油,溜之大吉。再发通缉令,有如大海捞针。另外,寿县约有30万劳务大军常年活隈在沿海沿边地区。该县的公安机关有个粗略的测算,重大案的逃犯有70%随“民工潮”涌动。时下的多数逃犯已不再躲在家里,也不再钻深山老林了,而是利用现代发达的交通条件,迅速逃向外面的大千世界,汇入茫茫人

海。

如何将大批逃犯缉拿归案——寿县的各吸决策者们在思索、各级公安机关在筹措

该县安丰塘乡共有22名逃犯。人数之多、任务之艰、隐患之重使乡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寝食难安!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安丰塘乡在全县率先打响了“千里缉凶”的精彩战斗!

1995年10月1日,时针指在晚上9点,此刻的人们正沉浸在国庆之夜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一辆警车载着安丰塘乡党委副书记夏成、派出所长韩先武等4名干警、疾速驶出县公安局。警车穿过彩灯闪烁、欢声笑语的古城大街,像一支离弦的神箭,很快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之中。随之,一张追捕案犯的法网迅速张开……

警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着。

他们此次任务的第一站是追捕潜逃在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镇的团伙案主犯袁绪中。经过27个小时、行程1200公里,于翌日夜11时到袁犯打工的吴家库村,一路上干警们顾不上休息,驾驶员困极了,就伏在方向盘上打会儿盹。此刻,他们都毫无倦意,根据掌握的线索,迅速赶往袁犯打工的老板家。然而,袁犯已不在这里了,为了不暴露身份,他们决定连夜侦查,但由于地形不熟,当夜没有查找到袁犯的线索。天色渐亮已不便侦查,他们只好在一家旅馆里休息了一会,到上午9点钟,干警刘文全化妆成外来打工的农民找到了一位寿县老乡,交谈中终于得知袁犯现在一处十分偏僻的地点打工。晚上7点左右干警们悄悄地接近了袁犯打工的车间,借着车间里的灯光,他们对照照片,仔细辨认出了袁绪中,立即封锁车间的所有门窗和路口,韩先武所长一跃而入,袁犯还没有反应过来,手上已带上了锃亮的手铐。带着初战告捷的胜利喜悦,追捕小组马不停蹄,于次日凌晨火速赶往上海市奉贤县,追捕另一名伤害致死人命犯杨士军。经过12小时的急驶,他们于当日下午4时抵达奉贤,干警们顾不上长途奔波的辛劳,立即与奉贤县公安局取得联系,在奉贤县刑警大队的配合下,他们迅速赶往杨犯打工的星火农场,但农场派出所暂住人口资料中,却标明杨犯已于数月前离开此处转往燎原农场养鱼场。机警的干警们没有放弃原有的线索。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查询,终于查明杨犯仍在星火农场的渔业大队。他们迅速赶往杨士军住所,一举将杨犯擒获。完成任务时已是翌日凌晨4点多钟,干警们在车里呆到天亮,夜里几次被冻醒,大家便挤一挤相互取暖。一大早,他们便驱车赶往松江县叶榭乡执行此次行动计划第三项任务——缉捕拐卖人口犯张连堂。追捕小组按照掌握的电话号码找到了在公牧场做工的张犯妹婿陈西龙。通过政策攻心,说服教育,陈交代出张连堂在奉贤县泰日乡的地址。干警们火速回车奉贤,在泰日派出所的配合下,他们找到了张犯租住的民房。张犯正在睡觉,他妻子发现门外有人,忙问:“找谁?”话音未落,干警们已经冲进屋内,从床上抓起张连堂,铐上了手铐。这时,张犯的妻子、内侄和两个孩子等亲属一拥而上,将干警们团团围住,企图阻止带人,干警们严厉指出他们的违法行为将导致的后果,慑于法律的巨大威力,他们只好被迫让出道路。干警们来不及休息,从当地看守所提出羁押的另两名案犯,直奔南京追捕此次行动的最后一名罪犯——强奸犯武登林。

追捕小组到达南京后,很快取得了鼓楼区丁家桥派出所的密切配合。他们根据掌握的线索,一举将武犯擒获。经过10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战斗,4名逃犯全部落网,从而为寿县“追逃”工作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去年的集中整治过程中,寿县的双桥、板桥、众兴等lO多个乡镇都分别远征外省、市,追回了大批逃犯。到95年12月底,全县共追回各类在逃犯115人,占逃犯总数的58%。

三、民主管理花红果硕,干戈化玉帛;扎紧“篱笆”,谨防“野狗”,万民喜安乐。

农村社会治安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回答只有一句话:民主管理、群防群治。

寿县在95年的依法治村期间,634个行政村。村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鲜活的灵招。

《村民自治章程》是群众自己制定的,上合政策、法律,下符村情民意,风土人情;疏通了基层组织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使政务民主,财务公开,真正让广大农民参政议政。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政会,民主理财组。在村民组普遍建立了村民议事组。同时,还根据《村民自治章程》普遍建立健全了《村委会工作制度》、《村财务公开制度》等10多项制度。村务大事、财务收支,随时向群众公布。群众满意地说:“过去干部花钱咱不知,现在干部花钱咱审核”,“过去大事干部定,现在咱也能参与”。

95年冬,寿县大旱,张李乡隐北村500多亩庄稼受旱严重,村里想打机井浇地,但手中无钱,想让群众集资又怕加重农民负担,上下有意见。村民议政会上,群众主动提出自己打井浇自己地,不叫加重农民负担。在村民大会上,全体村民投了赞成票,结果5天集资9万元,打井12眼,不仅解决了庄稼缺水问题,而且为生产备足了后劲。

95年10月26日,该县安丰塘乡柿团村大圩队农民史军召与邻居代杰珍因一条狗被毒死而发生争执,后史军召服毒自杀,史家将尸体抬到代家,欲停尸闹丧。两家各邀来亲朋好友百余人,眼看一场集体械斗事件即将发生,这时,村治保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拿出了村规民约,让两家自行对照。双方当事人都感到这种做法有悖于自己参与定的《村规》,而自觉撤了人马。尔后,村调解会又迅速介入,及时调处好了两家的纠纷,妥善处理了死者的丧葬费,从而使双方握手言和。

在偏僻落后的中国农村,出现了坏事,人们闹,但有时原本是好事,人们也闹。95年12月,保义镇农民常永元的儿子和郑家的女儿恋上了爱。但两家素有旧怨,“老死不相往来。”双方父母说啥也不答应。儿女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私奔”就是了。常家的儿子带着郑家女儿私奔后,郑家很快邀约亲朋好友几十人,浩浩荡荡开到常家。村调解委员会的同志已提前知道消息,所以先来一步,经过调委同志的耐心说服,两家竟于10日后主动接回“私奔”的儿女,欢天喜地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陶店乡是寿县唯一的一个民族乡,多年来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尤其是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张。去年依法治村期间,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高瞻远瞩。从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问题入手,紧抓集中整治之本。他们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了文章:一是狠抓了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乡政府明文规定,乡、村两级干部不准酒后工作,乡干部下村、村干部下队,一律骑自行车,不准坐小汽车下村。村委会取消生活招待费项目开支。二是实行民主管理,让群众参政议政。结果这个乡多年没有修起来的路,去年修起来了,多年栽不成的树,去年栽成了。

一千多年前,靖节先生曾为人们设计了一个“怡然自乐”的桃花园,而今天,寿县双桥镇谭圩村党支部书记张多维,这位地地道道

的庄稼人,却带领全村人民把一块4.65平方公里的土地耕耘成现代“桃花园”。在这里22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1人因严重违法而受到处罚!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农民安居乐业。带着一连串的问号,笔者来了谭圩。

要稳定一方的治安,必须从小事抓起,要扎紧“篱笆”,谨防“野狗”!

91年,该村油坊村民组青年农民王正友跟一伙行迹不轨的人经常来往。村治保会发现这一苗头后,立即找王正友谈话,严正指出:不准他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谭圩村。支部书记张多维又找到王正友的父亲,让他管好儿子。就这样内外结合,使王正友很快走上正路。

在谭圩,人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家家自觉义务巡逻,这里真正编织起了一张群防群治的“网”。

这个村1975年以来,20年如一日,一直坚持“10户联勤,传签值班,义务巡逻”制度。即将每10户组成一个义务巡逻小组,每晚一组执勤,轮流传签。这种义务巡逻即稳定了全村的治安秩序,又不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

治安秩序的稳定,使谭圩村的群众达到安居。于是他们从80年代初就开始大胆发展多种经营和工副业生产。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有6个集体经济实体。从1985年起,这个村的干部工资已不需要农民负担了。农民人均年收入由70年代的80元,增加到1500元。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了安居。

四、选好“领头雁”,事关千家情;万众评“三户”,荣辱系民心。

农村的长治久安,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寿县在集中整治期间,始终注意把依法治村工作同村级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村子安不安关键在领班,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纵观一些乱村、穷村,究其内因,无外乎两种:一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主要负责人缺乏向心力,党员干部自然没有凝聚力。二是干部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拉帮结派,台上的整台下的,台下的告台上的,一切精力全放在内耗上,谈何工作?由此可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支部书记这个——“领头雁”是何等重要!

在去年的依法治村工作中,寿县下大力气抓好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他们以教育为主,从清理村级财务入手,本着“德、能、勤、绩”全面考察的原则,通过“内选、下派、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对村级“两委”班子进行了认真整顿。在党支部书记——这个“领头雁”的配备上,重点考虑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意见。

该县大顺乡薛岗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班子软弱涣散,长期发挥不了作用。去年依法治村工作组进村后,通过认真调查,听取了90%以上农户的意见。在两次村民大会上,农民们一致推荐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程晋朝任支书。乡党委对群众的意见十分重视,指派两名干部南下浙江,召回了在杭州打工的程晋朝担任村支部书记。

据统计,寿县去年结合依法治村,共调整村班子成员226人,其中支部书记47人,村委会主任44人。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分散经营的农民重新凝聚在一起,是当前农村的当务之急。评“三户”活动,则是凝聚千家万户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增强群众的向心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所谓“三户”就是根据农民的经济收入、政治表现等,把农户分为三个档次,即:“文明小康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

荣辱观是绝大多数群众最直接最基本的观念,是中国老百姓的“魂”,寿县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从“塑魂”入手,激活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使之产生了社会治安的“细胞效应”。请看下面一组事例:

事例之一:茶庵乡农民权循珍家评上“五好家庭户”之后,主动找到往日与之有点隔阂的邻居王某,说:“以前我们家做得也不好,我今天算给你赔理了。今后咱们可要好好相处了。”王某激动地从家里拿出30元钱交到权循珍的手里说:“上次我家的狗咬死了你家的一只鸡,这30元算是赔偿吧!”权循珍说什么也不肯要,两家终于和好如初。

事例之二:小甸镇桥南村68岁的老党员尹利,当她从县委书记王文有手中接过“文明小康户”的户牌时,激动的热泪盈眶,老人立即把全家十几口人找到一起,郑重宣布:“从现在起咱是文明小康户了,你们做事、说话都要像个文明小康户的样子,不然,得来的荣誉就会失去!”

事例之三:刘岗乡沈郢村农民方某,因儿子有违法行为,而没有挂上“红牌子”,他找到村干部再三表示:今后对子女要严加管教,争取早日搞掉“空白户”的帽子。

无数感人的事例说明:评“三户”活动是成功的探索、睿智的选择。

“阴霾一扫九州通”。经过整治后的寿县,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人民安居乐业,生产蒸蒸日上,这块英勇的土地,正跨步走向新的辉煌。

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日于寿县

责任编辑倪和平

猜你喜欢
治村寿县
新乡贤治村的理解模式构建:反思与出路
“三抓惠民治村”工作法引领乡村振兴
新乡村治理体系视野下的富人治村现象研究
——以山东省A村和B村为例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拓展深化新乡贤治村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寿县古城墙:千年守护御“洪兽”
富人治村有利于农村减贫吗?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对问题代表说“不”——安徽省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