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馨 陈识金
1994年3月12日,我国著名腹部外科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年逾七旬的黎介寿教授亲自主刀,为女患者杜新平切除了病变的小肠后,换上了2.5米长的异体小肠。手术持续了整整11小时,一切都很顺利。术后12小时,杜新平就能坐起洗漱,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均趋稳定,移植的异体小肠血运良好,已开始蠕动。术后第3天,杜新平就急不可耐地下了床,缓缓走到病房的阳台上。第9天。杜新平可以进食了,黎教授亲手熬了一小锅米汤,端到她床前。已经两年多没有吃过东西的杜新平,嗅到米汤的香味,真想一口喝下去。可是,米汤入口,却怎么也咽不下——她已经不习惯吞咽食物了。望着黎教授慈爱的目光,她使劲往下咽。黎教授满意地安慰:“行了,以后会习惯的。”一个多月过去,她终于又习惯了“吃”。“再后来”,杜新平说,“我就变得特别馋了,什么都想吃,吃什么都觉得香。有一次,我馋得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啃起了猪蹄,不巧被黎教授发现了,真担心他会训我,谁知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吃,还问我香不香。唉,多少年没这口福了,能不香吗!”说着,杜新平俏皮地眨眨眼睛,“格格格”地笑出了声。这笑声,是对黎教授和李宁硕士突破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的最高褒奖,也显示着她作为共和国第一个“换肠人”的无比幸福和自豪!
黎介寿教授是一位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著名医师。在治疗肠扭转、肠瘘取得成功和创立了营养支持学的基础上,他又向一个新的医学高峰——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攀登了!
器官移植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水平的标准。而在器官移植中,又数小肠移植难度最大。因为小肠中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排斥反应非常强烈,而且极容易感染,手术后功能不容易恢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肾脏移植已经进行了23万多例,肝脏移植进行了2.7万多例,而小肠移植,自1988年首例成功以来到1994年国际上手术成功者不足百例。1985年在黎介寿和他的弟子们开始动物小肠移植实验的时候,世界上尚无成功的报告,而亚洲小肠移植手术还是零的纪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查询,他们在动物麻醉、小肠的获取、灌洗、手术方法、血管吻合等每一关中,都经过了很多次失败。仅动物手术后存活24小时这一关,就整整搞了将近一年。随即它们又定下成活7天、100天的目标。紧接着,他们又创造了大动物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存活550天的新纪录。
大动物小肠移植的成功,为进行人类小肠移植奠定了基石。在做了大量的向临床过渡的准备工作之后,黎介寿为首的实验小组迎来了共和国第一位“换肠人”。
杜新平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名机关干部,儿时因一次失败的阑尾切除术,造成肠子广泛粘连。从此,厄运与她相伴,从1975年起的19年中,她先后动了9次剖腹手术,小肠被一次次切除,最后只剩下正常人的四分之一,还有多处梗阻。她失去了日常工作、生活的能力,终日卧床,不能进饮食,只能靠输静脉营养液延续生命。丈夫已离她而去,唯一让她牵肠挂肚不忍弃世的,就是从3岁起摇摇晃晃给她倒便盆的儿子。
1993年底,同事高兴地给杜新平送来一张报纸,让她在近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治短肠综合征取得显著疗效!她对母亲说:“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南京去!”是年12月13日,她由亲人和同事们陪同,从遥远的草原来到了南京。
杜新平一住进南京总医院,年过7旬的黎介寿教授就亲自给她做检查,告诉她治疗的最好办法是给她移植一段小肠,并如实介绍了当今世界小肠移植和本院研究实验的情况以及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她多考虑考虑,自己拿主意。
医生做这种属亚洲首例的小肠移植手术需要有超人的胆识,而病人接受这种手术也同样需要有非凡的勇气。1994年3月12日早晨,杜新平就要去做小肠移植手术了,整个病房里空气显得特别紧张。杜新平心里也很紧张,却竭力装出很轻松的样子,笑着说:“妈,别为我担心,我给大家唱支歌,好吗?”她轻轻地唱起了那首《啊,莫愁莫愁》,唱着唱着,不知怎么的,自己眼泪也下来了。躺到手术台上,杜新平紧张得手微微打颤。黎教授站在她面前,俯下身子,慈祥地宽慰她:“别怕,一切都会好的。”
事实也正如黎介寿教授所预计的那样,杜新平的手术很成功。他们终于在小肠移植上突破了共和国以及整个亚洲零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