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生
廖可斌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重新审视了明代复古派与文学思潮,是一部为明代复古派正本清源、刮垢磨光的学术专著。
明代文学中的复古派却长期遭受冷落误解,逐渐蒙上了厚重的历史尘垢。原因何在呢?一是在当时复古派就受到了人们的尖锐批评,尤其反复古派的指责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是在其后又受到了批评家的有意歪曲,例如钱谦益编撰《列朝诗集》时就曾不惜歪曲事实来攻击复古派。三是清代诗文评往往剿袭成说,人云亦云,妄加评论。四是近几十年来人们把公安派对复古派的种种嘲笑和指责奉为不刊之论,不去阅读复古派作家的原著,只是沿袭明清诗文评的观点,并根据新的理论模式,想当然地加以“形式主义”、“复古倒退”等恶名。
该著以历史复原为起点,分别对三次复古浪潮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来龙去脉都作了深入考察,对复古派作家的理论主张、群体关系、创作成就及其功过影响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评价。无论是材料的发掘,还是观点的阐发,都颇多独到之处。如作者对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三个阶段的划分及其作家群落的描述,对第二次高潮三个十五年的划分和研究,都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并且是以往的研究中不曾有过或研究得很不够的,因而令人耳目一新。即使是对于复古派理论与创作的评述,也因作者用力颇勤而不乏独到之见。例如作者指出: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与明代社会现实特别是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它的每一次高潮的兴起,都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复古派作家热诚地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现实,始终保持着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既不同于粉饰太平、对最高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台阁体文学家,也不同于遗弃现实、追求自我解脱的浪漫派作家。他们强调文学创作应具有高尚的格调,注重诗文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以文学创作作为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又从现实政治斗争中汲取丰富的创作题材,举凡明中后期的各种重大社会问题,都在复古派的诗文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反映。就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明代没有一个文学流派能与复古派相提并论。这就澄清了以往长期流行的复古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说法。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在替复古派刮垢复原的过程中,将明代复古运动放在明代文学思潮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发展史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在宏观中审视微观,从微观中透视宏观,用新的理论视角和价值尺度为复古派磨出光泽。如指出复古派实际上是以复古的形式,不自觉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力图摆脱程朱理学的束缚、开始追求主体自由的新的历史要求。复古运动打破了明前期文坛以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沉寂局面,开启了明后期浪漫文学思潮和进步思想潮流的先河,是明代文学思潮和思想发展由前者演进为后者的必要过渡。
当然,复古派并非无玷之璧,它本身就有刮不去磨不光的瑕疵。事实上,醉心于古典审美理想,不能辩证地评价古典文学领域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将之一律视为卑俗凡近,加以排斥,没有从中探寻新的文学样式的雏形,这是复古派的最大失误,也是造成他们的理论与创作产生种种弊端的根本所在。
通过历史复原以刮垢,运用新的理论审视以磨光,不讳言瑕玷,不涂泽贴金,这是该著的突出特点,也为观照古代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出版,14.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