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铁路局团委发挥突击队作用培育跨世纪青年
济南铁路局团委着眼于跨世纪,培养高素质的青年职工而积极开展团的工作。他们配合铁路运输安全中的重点和难点,发挥突击队的作用,带领青年开展“青工安全百日立功竞赛”;在国家重点工程“京九线”“胶黄线”建设中组织青年突击会战,开展“争当铁路工作建设青年功巨”“创建共青团号青年全优工程”的活动;他们还通过各种政策鼓励青年参加“青工技术大赛”,引导青年树立“科技兴局”的意识。这些活动围绕着铁路运输生产的中心,为迎接下一个世纪铁路发展和对青工素质的要求作了积极的准备。
(盛红卫)
配合“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
浙电团委推出“风采行”
配合全团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浙江省电力局团委发起并组织的“90年代浙电青年风采行”前不久在杭州拉开帷幕。这一活动旨在配合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宣传“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思想,在电力青年中倡导一种“岗位奉献、敬业进取、反腐倡廉、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此活动将在今年5月结束。
(楼岷)
第九届作文竞赛成绩显著
为大面积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从1984年开始的“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至今已举行了9届。这一活动是由全国学联、团中央学校部、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由《说写月刊》杂志社、《作文导报》具体承办的。第9届比赛以“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为主题。北京是这一活动的最大赛区,全市参加本届比赛人数在5万以上的单位就有10多个。这一竞赛活动的结杲将在5月份揭晓。(团声)
湖北襄樊陶瓷公司团委
咬住“经济建设”开展活动
湖北襄樊陶瓷集团公司团委在团的工作中注意咬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近年来他们在青年中开展了“争做10名标兵、百名能手”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质量、比产量、比工作态度,激励青年团员立足本职,为公司作贡献,大大提高了全公司的生产产量和质量。经集团公司党委同意,决定给标兵和能手们每人晋升一级工资,并拨发团委此项活动专项基金1万元。(李军照)
湖南农学院团组织
开展献“五心”活动
去年年末,湖南农学院团组织展了献“五心”活动,即:忠心献国家,孝心献父母,热心献社会,爱心献亲属,诚心献朋友。这一活动看似层次一般,但紧贴同学们生活,有利于同学的情操冶炼,受到大家的欢迎。(卢智平)
团洪湖市委开展“万名青年面向市场奔小康”活动
去年以来,团洪湖市委,在全市农村青年中开展了“抓百名团干标兵,带千名团员能人,促万名青年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万名青年面向市场奔小康”的活动。一年来全市共培养村团支书奔小康标兵100名,青年科技致富能手1000名,建立农机(技)服务队100个,共青团培训学校100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全市1/4的村团支书成为农村青年奔小康的“领头雁”,近万名青年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团湖北省委办公室)
湘潭大学团委新规定:
团校毕业才能进党校
为了更好地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湖南湘潭大学团委自该校第11期团校开始,决定该校学生从93级开始,优秀团员必须经过团校培训并取得团校结业证书后,才能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被推荐进入党校学习培养。这一规定保证了推优工作中团的地位和作用,也保证了推优的质量。据统计,近3年来,湘大团委共推荐46350名学生进入党校学习,近万名优秀团员被确定为培养对象,576名优秀团员在学校入了党。
(龙胜利)
莱芜万名青年跳出农家门
下海闯世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团莱芜市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青年下“海”搞购销,把抓好购销活动作为农村青年“青春立功”活动的重要内容。团市委已成立了“物资购销公司”作为服务基层的物质依托。莱城区团委组织成立了“青年购销员协会”,并专门设立了“莱青信息公司”,定期向会员发布信息。目前这个协会已有会员300多人,一些团支部也成立了购销服务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购销服务网络。据统计,现莱芜全市15万农村青年中有1.5万人参与流通,已形成一支名符其实的“购销大军”。青年购销活动的发展,不仅给青年自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解决了部分地区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思想的解放。
(毕占明等)
校长依靠团委团委帮助校长联手治校
北京昌平一中校长韩德富在科学治校中,注重发挥共青团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还办起了少年团校。目前,该校教研蔚然成风,不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又积极著书立说,一批中青年教师的带头人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张伯华)
新疆军区某部团支部
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新疆军区某部团支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在当地草原上建立了第一所“牧民小学”、第一个“便民商店”和“马背诊所”。他们还组织牧民青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法制、婚恋和卫生知识学习。这些活动深得当地牧民欢迎,该团支部也连续多年被上级团委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团支部”,1993年6月还被国家民委、团中央树为“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杨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