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屋说诗

1994-07-15 05:30
读书 1994年10期

凡 木

初学为诗,“得体”为难。此非古体今体之谓,即常语“事有事体”之“体”。举凡述志,言情,咏物,怀古,庆、吊,游览,题跋,投赠,……各各事体,即各有合宜之辞义,即各有合宜之篇章。青年不作老耄语,僧、道不作香艳语,寒微不作富贵语,英雄不作闺彦语,……如此之类。譬如人之冠服,长短合宜,气候相应,颜色相称,格度大方,通常不侈不俗,便自可观。是谓得体。不必故意求美。善与美,孔子已辨之于古。诗要好,不必美。如书如画皆然。

昔年梅畹华从美洲载誉归国,上海开欢迎会,名士咸集,散原老人即席赋诗云:“君携瀛海潮音返,我挟匡庐黛色来。邂逅清溪好时节,蟹整初大菊初开。”(此诗不见诸集中)亦恰到好处之初写兰亭也。即老杜“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