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而石出

1994-07-15 05:30
读书 1994年8期
关键词:文论解构主义二十世纪

罗 芃

近几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门庭似乎日见冷落,然而正是在这“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热浪过去之后,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界却出现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石者,坚实的研究成果也。一批有分量的研究著作和文章先后问世,《二十世纪美国文论》便是其中的一部。有价值成果的出现也许必须是在“水落”之后的。既然过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季节,自然显得有点冷清,然而这冷清却说明了研究界的成熟,所以更令人鼓舞。

《文论》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稳重厚实。实实在在的第一手资料说明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澈明晰的论述显示作者求实的文风。作品的论题是西方文论,这个题目是把简单的事说复杂,把明白的事说糊涂,把浅显的事说艰深的良机。然而《文论》行文平实自然,表达明白流畅。

此外,它的条理密贯,层次分明,使整个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批评的主要派别和批评的流变一清二楚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初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真正做到却相当不易。二十世纪,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美国文学的批评,花样翻新,派别林立。材料的梳理,内容的取舍,轻重的平衡,已是叫人伤透脑筋的事,更不用说以一种深刻敏锐的历史穿透力将材料分类综合,然后纳入一种叙述框架了。

这部著作不以《批评史》为名,那道理可以从《后记》窥测出来。作者显然赞同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韦勒克的意见,认为“批评史实际是不存在的”。韦勒克不但认为批评史不存在,而且否认一切文学史,尽管他自己仍旧写了八卷本的《批评史》。不过我倒认为,这部书命名为《批评史》亦无妨,因为它研究的实际上是美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作者对美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体悟和心得。在按时间和流派分章论述的框架内,作者在不同时代和流派的批评家之间自如穿行往返,不断进行对照比较,使他的论述充满活力和动感。举例说,第四章第一节里介绍芝加哥学派,作者不是就事论事地胪列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特点,而是从芝加哥学派与“耶鲁理论家”的论争入手,在肯定芝加哥学派“带有很强的形式主义批评的倾向”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这个经常也被列为新批评的学派与无妨称之为正统新批评的耶鲁派之间分歧之所在,这就使读者不但了解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特点,而且对整个“新批评”的状况和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如,当代重要理论家杰姆逊,作者主要在《新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一节里论述,但是杰姆逊的《语言的牢房》却提前在《结构主义诗学》一节中介绍,这样的安排,不但并不给人割裂感,而且使读者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了杰姆逊理论的生成和发展,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批评与其他派别的关系,读来有一种融会贯通的快感。这样的论述方法,较之死板的条块分明的描述难度要大得多,倘若把握不够度,或者安排失当,就会造成缺憾。我以为,《文论》的个别地方就有这样的缺憾,例如,《文论》把《小说修辞学》的作者布斯放在新批评一章里介绍,鉴于书里没有设专节讨论叙事学,这样安排本无不可,可惜作者在这里稍稍仓促了一些,对布斯和新亚里士多德派的思想血缘关系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这就使得布斯在这里出现多少显得有点突兀。

西方批评家大多数注意批评实践,他们的理论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至少在批评家本人看来是如此),所以,理解他们的理论,必须和理解这些理论的具体操作的相结合。《文论》的作者对此深明于心。他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不但注意勾勒各种理论的轮廓,而且注意介绍在理论指导下的批评操作。例如解构主义,单讲理论是很玄妙的,一般说总不能使读者十分了然。《文论》在介绍米勒时,用将近三页的篇幅带领读者跟随米勒徜徉于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序曲》第五章,看这位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如何消解以往的各种诠释而构建自己的阅读空间。解构主义批评,拿手好戏是用耐心缜密的论证进行消解,正如《文论》作者所说,解构阅读中“过渡性的论证往往是最能体现批评家的逻辑思辨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所以,倘若不举这个解构式读解的实例,让读者亲眼目睹一次批评的全部操作过程,那末读者就很难真正体悟解构为何义,也很难体悟其精华之所在。但是我们在诸如兰色姆、布鲁克斯、韦勒克、蔡思等人的段落里清楚地看到,理论的操作一直是作者高度重视的内容。

一般说,一种文学思潮的衰落以后,并不是立即消亡,为另一种思潮所取代,而是将继续存在很长时间,而且会渗透到新起的理论和方法中。许多理论在时间上是平行的或者是部分重叠的,因而必然是互相影响,互相浸润的。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行为不是取代,而是积淀和深化。所以,轻易地用过时、落后甚至反动之类的字眼来限定某种理论和方法是不对的。《文论》中坚持的这个观点完全可以推广到整个文学史范畴。自觉地实践这个思想,将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和写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文论》已经开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先例。不过,可能是因为作者太重视这个思想了,观点的直接论述过多,强调过多不免有重复之嫌。其实,重要的是使之渗透到具体的考察分析中,直接的宣讲倒应点到为止。

(《二十世纪美国文论》,盛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8.50元)

猜你喜欢
文论解构主义二十世纪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重塑与解构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
浅谈李可染的绘画精神
疯癫亦梦幻
俄罗斯音乐家在黑龙江省的教学与实践
二十世纪以来《国榷》科举史料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