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白
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张汇款单,数额仅20元。它发自一家报社,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岁月无情,早使它沦为一张废纸,但我怎么也舍不得扔掉。当我在纷乱的世界上有点不知所措,或者忘却了人生的幸福是什么的时候,总爱打开抽屉,仔细地把看一会儿。
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生活中的我,非常需要钱花。我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生了五个孩子,夭折了一个。为了把我们四个抚养成人,他们吃了不少苦,忍受了许多牺牲。父亲从三十几岁开始,就抛妻别子,一个人在外地“支援内地建设”,说实话,那是为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五十多岁时父亲才回家,该享享清福了,偏又赶上我考取外地的大学,这对于他们,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每当我从他们手中接过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几十、上百元钱的时候,心情总是非常沉重。我曾不止一次地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法挣钱,自己养活自己,不再让父母为我吃苦受累。我正是怀着这样的欲望,才拿起笔来试着给报社写稿的。十几二十元的稿费,在今天可谓微不足道,但当时对我来说,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目呵。
我分别给三家报社写了稿,两篇石沉大海,一篇被采用了。当我看到刊有我的文章的那张报纸时,可以想像我是多么欣喜若狂!那两天,我四处收罗报纸,给在遥远的父亲寄了两份,并且付了一封相当狂放的信。我希望他们能够分享我的快乐,希望他们那颗为承受生活的重压绷得太紧的心灵,因此得到些许的温暖与缓和。
人是多么的奇怪。当盼望已久的那张稿费单最终送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却怎么也不愿轻易去邮局兑换。你吃过橄榄么?吃橄榄的人,有谁愿意一口把它吞进肚里去?他们总爱细细地咂,慢慢地品。我也是这样。那张绿色的汇款单,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韵味无穷的橄榄,凝聚着我的苦斗、我的梦想、我的力量、我的价值……我也要细细地咂、慢慢地品。我上课的教室旁边,就是学校的邮电所,但我硬是抵制了欲望,硬是没有去兑换。那些天里,那个邮电所在我的眼里,忽儿像一个令人向往的天堂的圣殿,忽儿又像一个吞噬一切的魔鬼窟穴,我想进去,想兑回那二十元的劳动成果,但又后怕,怕因此失去了我那二十元钱——确切地说,是怕失去了那颗给我的生命带来巨大幸福和欢乐的“橄榄”。
就这样,我一拖再拖,最终错过了兑换的时间。还不免又使我感到惋惜和后悔。好在不久,父亲就来了回信。他在信中写道:我和你妈妈都感受到了你的快乐。要记住,我们之所以感到幸福,不是因为你许下了以后要靠写稿去挣钱、去报答我们的诺言。为了说明这一点,父亲又提起了那个老掉牙的故事:
从前,一个布衣当了宰相,瞧不起他的糟糠之妻。有一天,他对妻子发恨说,给你吃了那么多的山珍海味,怎么还是恹恹的?妻子回答说,这一切都比不上以前他们在一个苦难的除夕之夜,从路边捡回一根富人家吃剩的肉骨头所煮的汤。宰相听了,顿时泪水涟涟,最终与妻子重归于好。
父亲讲的这个故事,我听了何止百遍。但只有这一次,我才真正听懂了。
往事如烟。我的那段经历,在今天可能会使一些人发笑,但我不愿忘却它,想来也是永远不会忘却的。事实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挣过不少钱,也挣过大钱。但是,在这所有的钱中间,最有份量、最使我快乐、最使我感到美好的,还是那笔没有到手的区区的20元钱。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