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关于“换脑筋”的立论,使我们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梦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标准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驶上了高速路。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使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992年7月,广州一家大公司招聘几名搞外贸的职工,公司从公关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和进取精神几个方面对近百名应聘者进行考察,结果大爆冷门,许多名牌大学甚至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纷纷落选,公司录取的9名应聘者全是技校毕业生。我们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凡是改革开放走在前面的地区,各种技能培训学校、短训班如雨后春笋,参加学习的有待业青年、在职职工,也不乏发了大财的个体户和大权在握的总经理,甚至还有具有大学文凭和高级职称者。
社会实际的需要,决定人才的弃取。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以全新的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为其基础。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前,我们原有的知识陈旧了,知识结构变得不合理了,新的知识浪涛般蜂拥而至。我们面临着全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面临着全新的知识世界。我们差不多又重新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只有吸纳新的知识随时调整知识结构,否则,我们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即使你已经有了文凭。市场经济打开了青年的视野,也为青年提供了新的机会。青年已经开始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寻找更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时代。高科技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已经突破和即将突破的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和社会,将使世界进入21世纪时呈现全新的面貌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将愈益展示其巨大威力。我们可能已经具有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在新的科学技术面前,我们或许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们可能已经熟知了某个领域,但又可能对另一重要领域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如果在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下,尚可以各守其位,相安无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则注定要落后。高科技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有高知识素质。据估计,人类的知识总量每隔7~10年就翻一番,现在世界上一年的出版物,就相当于中国过去3000多年全部出版物的总和。我们自然不能做陈旧老化知识的“饱学之士”,而要以小学生精神学习新鲜知识。熟练掌握电脑的作家,写作速度可以成倍增长,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几秒钟内便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世界行情,做出稳操胜券的决策。在未来社会里,不懂电脑,将被视为现代社会的新文盲。面对高科技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了解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它有可能成为我们事业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杠杆,这样,我们就不会为知识的狭窄所封闭、局限,而是形成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态的知识结构。
近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即将重新确认中国《关贸总协定》创始缔约国地位问题。这是中国经济与世界外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正式接轨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经济将进入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更广泛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崭新时期。世界工业生产和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劳动的世界性分工,都使开放的中国加快了社会生活国际化的过程。人们很难把自己的事业同国际世界隔绝。我们只有懂得国际规则,了解国际惯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甚至,我们只有懂得已经成为视野宽阔的现代人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外语,才能熟知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情况,才能适应国际化后的中国社会,才能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的才干,才能为在世界上确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也为国际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挑战:到处都在按照事业的需要招聘人才,都在破格录用、提拔,都在重奖重罚;市场经济必然带来人才队伍的重组:计划经济下的佼佼者有可能变得默默无闻,而曾经默默无闻甚或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却有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焕发出光彩、而其中的根本奥秘,就在于人的知识、技能水平。靠圆滑世故而没有真本事,已不再可能受人青睐,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结构,也将捉襟见肘。面对市场经济的海洋,我们能够掌握游泳的本领。我们党在取得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后面对在废墟上进行经济建设时,曾豪迈地说过一句话,今天的青年一代也会像我们前辈那样说出那句话: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江山代有才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