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曰东
宋建国同志:你看了“琥珀杯”征文后,很想了解我厂的情况,《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的来信转给了我。我很高兴,愿意介绍一下我厂的发展情况,与你共勉。
我厂建于1984年,现有职工938人,固定资产1亿元。几年来,我厂依靠技术进步,狠抓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自我改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去年啤酒产量7.5万吨,完成工业产值9205万元,实现利税2655万元,被评为全国500家经济效益最佳工业企业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树立赶超意识,增强技改的紧迫感。我厂原是一座小化肥厂,连年亏损,濒于破产。1984年改建成啤酒厂。第二年工业产值、利税分别达到323万元和160万元。“琥珀”啤酒开始被消费者接受。但是,厂子设备工艺落后,配套不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加大技改投入,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同时建立和完善技改的驱动机制,把技改指标纳入厂、车间、科室的经营承包合同,实行年度考核与报酬挂钩,从而在全厂形成了生产围绕技改、服务围绕技改、人人围绕技改转的局面。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要靠技术进步。我厂在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同时,先后成立了技改科、微生物实验室和质量检测中心等机构。我们引进了罗马尼亚灌装线,瑞士和西德的硅藻土过滤机,推广应用露天发酵新工艺,并采用微机和数控管理,投资180万元,还购置检测设备22台,从而增添了一双双科学把关的“眼睛”。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改小革活动。几年来,采纳并实施群众合理化建议106项,“琥珀”啤酒质量稳步提高,连续4年在全省啤酒质量评比中获总分第一,荣获部优、全国行评总分第一,世界优质产品金奖。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围绕市场需求,实行小步快跑搞技改。我厂啤酒销售在形势较好的情况下,经过充分的市场预测和经济咨询,确定了“量力而行,适当投入,小步快跑,突出效益”的技改总体思路。在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上,采取了梯次递进的办法,自1985年至1991年,共投入技改资金3480万元,在技改项目的层次上由低到高,陆续改装了28个露天发酵罐。技改使我厂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从1985年至1988年啤酒产量每年递增5000吨以上,1988年至1992年每年递增1.2万吨。去年,形成了年产啤酒8万吨的能力。而且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集中、三到位”的技改实施办法,即人力集中,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到位;财力集中,资金到位;物力集中,材料、设备到位。1985年至1991年我厂实施的9项技术改造都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投产,当年收益,翌年收回投资。
广开筹资渠道,培育技术改造的启动点。我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多渠道筹集。一是注重积累,自留资金。按规定足额提取各项专用基金,加大积累,积蓄实力,用先前技改项目取得的效益促进和保证后面技改项目的投入,实行滚动发展。我厂在几年的技改总投入中,自我积累资金达5200万元。二是依靠群众,合筹资金。几年来,全厂干部职工累计集资548万元。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引进资金。我们利用产品优势,预收货款。仅此一项,每年引入的资金约632万元。
抓机遇大跨越,创造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企业生产达不到一定规模,就不能充分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目前,啤酒生产的竞争已演变成规模与实力的较量。竞争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改变企业生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的状况,我厂充分利用技术改造这一强有力的措施,扩能力上规模,实现跨越发展。去年,我厂投资4000万元,用两年时间将8万吨的生产规模改造成15万吨。为使技术装备水平在同行业中领先,我厂采用了具有90年代国内一流水平的最新工艺,并嫁接国外先进技术,全部采用微机控制。年底产量可达到10万吨,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目前,我厂已与美国远景贸易公司合作成立了“金鹰啤酒有限公司”,每年销往美国3万吨,可多创利润200万元。新增的万吨麦芽车间,正在建设中,“八五”末可建成年产啤酒20万吨,实现利税6000万元,企业将形成以优质“琥珀”啤酒为主导产品的多层次、多品种的饮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