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失职,或云失业,引起了人们的一些忧虑。报载,领导人已在号召开展评论了。有人把评论称为“道德法庭”,这颇有道理。但是既云“法庭”,在眼下,“法典”和“判例”都还不多,或者虽有而未获较多的人认可。于是这“道德法庭”开起庭来,有时不免缺少权威。希望不要弄到后来,只是让嗓门大的人说了算。
但是,评论的需要却确实存在。不说别人,只看自己。每期刊物出来,过去收到的来信大多是抚慰,表扬,也有批评,却不多。出个刊物不易,对于刊物的缺失,许多读者能谅解就谅解了。现在可不大一样,往往可收到一些学理上的不同意见。这意见,并不是响应号召的“大批判”(八十年代上半期,多逢风吹草动,往往能收到一大批此类来稿,此后极少),而是确确实实的来自读者的评论。可见,大家并不视《读书》的言论为“判决”,《读书》也不视作者的论说为定论。大家研讨一些问题,求真知,寻确解,融融泄泄,天下学人之乐,岂有甚于此哉!
因辟“说《读书》”专栏,隔几期刊一次,欢迎对《读书》说三道四。但望所说尽可能具体,文章尽可能短小。
编辑室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