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资治通鉴》

1993-01-01 09:25郭金荣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3年4期
关键词:国史小孟才气

郭金荣

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他的护士孟锦云阅读了介绍《资治通鉴》的小册子。

一天,在毛泽东那宽敞的大厅里,一场既像是朋友间的交谈,更像是师生间的讨论开始了。

小孟问:“我不明白为什么不从头写起?从头写不是更完整吗?”

毛泽东答道:“司马光之所以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主要是司马光认为发生了一件大事噢。”“这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一承认不要紧,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成合法的啰,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选择这一年,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真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的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小孟点了点头,又问:“可为什么只写到五代就结束了呢?”

毛泽东:“有人说,这是由于宋代自有国史,不依据国史,另编一本有困难。我看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不好说的事,大抵是不敢说的事。所以历史上的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

小孟想起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今天的事儿,也要由后代人去评论。‘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论?自己说的不算数,当时的人怕你的权势,恐怕也只有说好话,说假话,这当然不能统统算数,得大大打他个折扣。”

过了几天,毛泽东与小孟又谈论《资治通鉴》。小孟提出:“王安石与司马光既是对手,又是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儿?”

毛泽东说:“这两个人在政治上是对手。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但在学问上,他俩还是好朋友,是互相尊重的。他们尊重的是对方的学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不能因政见不同,连人家的学问也不认帐了。”毛泽东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说:“我也有政治上的对手,我不同意他们的主张,但对这些人的学问还是尊重的,至少还得承认吧。”

小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以前总认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人编写的,现在才知道是几个人合编的,几个人合作很不容易。”

毛泽东点点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周军政摘自《新创作》第1期)

猜你喜欢
国史小孟才气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
国史新记
从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中体味曹植
多才多艺的“俞美人”
“国史”点校往事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
聆听心花绽放
装了一回
大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