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握着沉沉的笔,盈着满满的泪水,诉说百名大学毕业生无处去的遭遇。我们是八八级(三年制)、八九级(二年制)通过高考,怀着兴奋的心情踏进平原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在校期间,我们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去年毕业时,我们踌躇满志,想为振兴漯河做贡献,报答养育我们的土地和父老乡亲。可万万没有料到,我们毕业后档案无处投递——漯河市根本不予理睬。我们这批学生来自漯河市的几个县,是按照委培线统一录取的。入学前,漯河计委与平原大学签订了委培合同(委培合同全省统一),合同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后,由漯河市计委解决分配指标,并负责分配工作。现在,漯河计委的负责同志却说,你们的干部指标应从学校带回,否则不予分配。还说我们的派遣证上少了个“大学分配办公室”的章,所以,不予分配。我们找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说,按合同漯河应负责分配。此事我们已向上级反映,他们答应解决,让再等一下。时间已过去半年多了,仍没有音信,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我们正处于万分不安的境地!漯河计委为什么置我们的前途于不顾?难道漯河的知识、人才已饱和?!
我们怀着颗颗报国的赤心,想在这改革之年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然而,现在虽学有知识,却没有施展才能之地。想起父母省吃俭用含心茹苦地供我们上学;想起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想起大多数同龄人已走上工作岗位;想起世人的讥讽、挖苦、嘲笑;想起……我们迷惘困惑,真是烦炉子痛苦极了。我们想求助于《中国青年》向社会强烈呼呈,给我们这些大学毕业无处去的青年一条出路吧!
河南平原大学八八、八九级漯河籍毕业生
编后:收到此信后,我们走访的有关负责同志,他们认为:漯河计委应执行合同,负责这批学生的分配指标和分配工作。请漯河计委对这批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