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基于对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这条基本路线是照耀我们胜利前进的灯塔。18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变化,可以说都是由此而来。当前,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八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很有必要总结过去。思考未来,从而在90年代乃至下个世纪,更加坚定地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正确的历史抉择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政治经济形势,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时隔一年,由于发生了东欧1956年冬季风波和国内1957年春夏风波,我们党对形势和任务的判断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子上。1957年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1959年发动的“反右倾”斗争,把阶级斗争扩大到党内生活中来;1962年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大批“翻案风”;1965年,提出“党内走资派”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错误的、过火的批判;如此等等,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并持续10年之久,使党、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苦难。
1978年12月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党的新的完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此,我们国家一个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民族复兴的全新时代开始了。
在这条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部取得巨大成就,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基本路线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活力,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书写出最新最美的历史画卷。
正因为有了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当1989年之后出现了比1957年更加严重的国际国内风波的时候,我们党没有像1957年否定“八大”正确路线那样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而是作出了正确的历史抉择:继续坚持并更加坚定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基本路线不变。他说:“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1989年6月24日通过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强调,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而后举行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七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八中全会,都一再重新肯定党的基本路线,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正是由于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这种坚定性,使我们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面前,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面前,站稳了脚跟,经住了风浪,继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足马力,高歌向前。
科学的思维成果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科学总结建国几十年实践经验而升华形成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转折中,为适应新时期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熟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而形成的,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成果。
1976年10月,“四人帮”一伙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长期在阶级斗争“左”的氛围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却不会迅速改变。“英明领袖”所提出的只能是“两个凡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旗帜仍在挥舞,“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仍在贯彻,各种“左”的口号仍在流行,“斗争哲学”、“宁要,不要”等思想范式和方法还经常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从最初粉碎“四人帮”的热情冷静下来之后,低头发现,自己的思想、语言还是踏在原来的鼓点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社会主义的前途在哪里?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深邃目光,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无畏气概,提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倡导井推动了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的讨论,这就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条件。
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经典著作的词典上划地为牢,在“最高指示”的藩篱里反省思过。“ 文件这么说的”,往往便是终极的原因。1978年拉开序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打破了现代迷信的桎梏,重新恢复了实践的权威,这就为我们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错误,重新确立与“阶级斗争为纲”根本不同的新的基本路线开通了道路。
进行再认识,走出“宁要,不要”的怪圈。“宁要,不要”(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宁要社会主义的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作为一种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曾长期占据人们的头脑。当改革大潮在中国大地涌动的时候,它就成为改革开放的严重思想障碍。即使在深圳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效时。到那里参观的某内地地委书记还在为“放弃社会主义原则”而哭泣。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相反,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富裕、民主、自由、人权,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容纳和超越资本主义的这些文明成果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社会主义观念被更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逐渐深入人心。
提出生产力标准,解除姓“社”姓“‘资”的困惑,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受到既有传统观念或流行观念的干扰。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种改革,许多人总是心存姓“社”还是姓“‘资”的疑虑。当由安徽农村开始的“承包风暴”席卷全国之时,有人怀疑家庭联产承包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改革进入城市以后,也出现了对利用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的怀疑。通过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全党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需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魔法解除了,用以剪裁社会现实生活的空想模式和抽象原则被抛在一边。人们可以放开胆子于一切利国利民的事情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牢固而不可动摇地在全党、全民中间树立起来。
党的基本路线是学习社会主义的伟大学校。可以毫不夸大他说,经过10年改革实践,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绝大多数都从这个学校毕业了。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反腐败、反“官倒”等口夸,但没有人提出反对改革的口号,就足以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已经深入人心。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因“89风波”而动摇的强大思想保证。
伟大的建设纲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纲领。
首先,它是我们的理论纲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12条原则,其骨骼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逻辑展开。它既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念相区别,又同中国过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相决裂。它是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具有开放性特征的、以发展现代化生产为中心,把富强、文明、民主融为一体的科学社会主义新观念、新理论。
其次,它是我们的政治纲领。过去,我们曾企望依靠群众性的阶级斗争、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结果搞得国弱民穷。“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历经磨难、付出高昂的学费找到的克敌制胜的法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们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抵御和平演变提供坚实深厚的物质技术文化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抵御和平演变的坚固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对和平演变具有进攻性阶
武器。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越来越增强它的说服力、吸引力和魅力。我们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它是我们的行动纲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明了三条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途径:一是通过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壮大社会主义的途径:二是通过改革与开放,实现机制转换,搞活社会主义的途径;三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三条途径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纵跨世纪、横领全局,是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是本世纪乃至下世纪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光荣使命、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光辉旗帜。只要我们紧紧地聚集在这面旗帜下,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