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勇敢,她见过毛主席

1992-01-01 08:13武志莲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期
关键词:记者证中国青年报毛主席

武志莲

当年,一个23岁的女记者,承担了采访领袖们的重任。令人惊讶的是,她居然在公开场合指出毛主席饭后没擦嘴。报社领导讲:

一天,北京——中国青年报单身宿舍大院里,一群年轻的男女编辑把一个更年轻的女编辑团团围住,探询这位女编辑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唉!你是怎么见到毛主席的?”

“你同毛主席说了什么,毛主席怎么回答的?”

“……?”

还有许多人不断地同她握手,因为这只手今天最幸福。有的人握过手,还把手放在眼前左瞧右瞧。那位年轻的女编辑兴奋得满脸通红,双目流光,在大家的不断询问下,不断地、重复地作着回答。这天的时间是1957年5月5日,那位年轻的女编辑就是34年前的我,当时我只有23岁。那时,迎送重要外宾的任务,主要在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中国青年报的年轻编辑记者经常承担这样的任务,见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机会较多。但毛主席亲自出面到机场迎送外宾的情况却为数不多。这天,我不仅见到了毛主席,和毛主席握了手,还和毛主席讲了话,怎么能不兴奋呢?怎么能不引起同志们的羡慕呢?

1957年5月5日,是苏维埃最高国家领导人——国家元首伏罗希罗夫主席访问我国结束归国的日子。上午9时,南苑机场欢送伏老的群众已陆续到齐,整个机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这天,我佩戴了一个红色的记者证。红色记者证可以在场内随便活动。一到机场,欢送群众中便流传着“今天毛主席要亲自到机场欢送伏老”的喜讯。在佩戴红色记者证的队伍里,我算年龄最小的。他们开玩笑喊我是小字辈记者。还有几个人逗我:“等会儿毛主席来你敢去接吗?”“那有什么不敢!”我回答。不知为什么,毛主席在我心目中既是那样崇高和伟大,又是那样可亲可敬。

过了一阵,总理来了,少奇同志来了,朱老总也来了,还有许多领导也到了。他们在主席台下站成一个小圈,相互之间有说有笑,轻松得很。我们这些站在周围的人群,都为有这样伟大,功绩卓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满智慧的领袖群体而自豪。

又过了一阵,我们红色记者证的队伍里,不知是谁提醒大家道:“注意,毛主席就要来了。”大家一下子目光集中在机场大门的入口处。果然,门口出现了一辆黑色轿车,从约二百米外的地方正向我们开来。我毫不犹豫地向毛主席的汽车跑去,车嘎然停止后,里面走出一位年轻同志,给毛主席打开车门。毛主席从车里走出来,一下子把我怔住了。毛主席身材高大而魁梧,身材矮小的我只能仰视他。毛主席脸色黑红黑红的,显得非常健康,慈眉善眼,嘴角下的那颗黑痣更显示出毛主席的特殊风采。我向毛主席伸出手,并向他老人家问好:“毛主席,您好,我们中国青年报的同志向您问好,祝您健康!”毛主席一边同我握手,一边亲切地端详着我,吮了下嘴唇,微笑而慈祥地说:“谢谢。”这时,我突然发现,毛主席嘴下有一粒大米粒,便说:“毛主席,你吃饭后没有擦嘴,你嘴下还有米粒呢。”毛主席慈祥地发出了轻微的笑声,然后从银灰色的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嘴。片刻后,即向中央领导人圈子走去。我紧紧跟在毛主席左侧偏后一点儿。走几步,毛主席就低头看看我。他是那样慈祥,和蔼可亲。走到中央领导人圈后,毛主席微笑着同大家打招呼,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极其自然地同主席打招呼:“主席来啦。”不知怎么搞的,我竟走到了中央领导人圈的中央,正在进退为难之际,周总理笑着问我:“你是哪个报的小记者呀?”当我回答,是中国青年报的时,毛主席、周总理、少奇同志、朱老总等许多中央领导人,一边高兴地说:“中国青年报都是小记者。”一边给我鼓起掌来。

大约在9时30分,伏老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伏老拥抱后,欢送仪式开始了。两位主席代表各自的国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站在主席台下1米远的地方——伏老女婿的身后,但这位精明的苏联政府官员,硬是礼貌地把我拉到了他的身前。事后,同仁们分析,这位官员之所以有此举动,可能是发现我一直紧跟在毛主席身后,特别是在毛主席陪同伏老向欢送群众告别、绕场一周时,毛主席在同群众握手后,还特意同紧跟在他身后的我握手。而且,毛主席同我握手后,伏老也把手从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人缝中伸向我。毛主席同我握一次,伏老也跟着同我握一次。同仁们开玩笑说,苏联客人一定把你当一位特殊的记者了。

伏老等苏联客人要登机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送到舷梯前,我仍紧紧跟在毛主席身后,亲眼目睹了两国领导人依依惜别的情景。飞机在隆隆声中起动了,跑出跑道后腾空而起。机仓里的手和机场上的手高高挥舞,谢意和告别之情尽在挥手的不言之中。飞机远远地飞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要离开机场了,“再见,毛主席!”“再见,小同志。”毛主席那只能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的大手再次和我的手握在一起。

这天的幸福,我永远不会忘记。记得那天我离开毛主席回到我们佩戴红色记者证的队伍时,那些同行的“老记”们,一个个高兴地睁大了眼睛,夸我不简单,真有股冲劲。回报社后,就出现了回答不完提问的场面。

后来,每当中国青年报进来年轻的编辑和记者时,有些老青年报人在介绍中国青年报情况时,在讲有关记者素质的问题时,常常要讲:我们报社有个小武,她很勇敢,她见过毛主席。

(常成、陈金声摘自《涉世之初》)

猜你喜欢
记者证中国青年报毛主席
建设性新闻的文本建构与内容生产
遗失声明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声 明
中国青年报
容易写错的成语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