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
不仅仅为了创经费,不仅仅为了求生存,不仅仅为了要地位。
经济线,也是我们共青团的生命线,记住吧: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进入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稳定”和“疲软”同时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对词汇。而“疲软”是“稳定”的冤家对头。
这一年,辽宁经济也难以回避地受到“疲软”的威胁,局面前所未有的严峻。
粉饰太平是最愚蠢的自欺欺人。把困难告诉人民,上下齐动员,打一场工业总体战。省委、省政府作出明智的抉择。
6月26日,辽宁共青团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省电话会议召开了,刚刚从大连赶回沈阳的闻世震副省长,风尘仆仆直奔主会场,他坦诚而率直地向14个城市1500名到会的团干部交底——
辽宁经济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表现在:
“两个疲软”即市场疲软和精神疲软。
“一个紧张”即资金紧张。全省产成品库存资金比年初增加了20亿;发出的债款收不回来23个亿;三角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低”即产品质量低;竞争能力低。
他希望共青团组织能够一马当先,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政府分忧,共渡难关。
这是党的热切期望,这是人民的殷殷嘱托。
此时,围坐在电话机旁的团干部们心头沉重。他们第一次这样全面而细致地了解了全省的经济状况;他们第一次这样清醒地发现生存环境的危机与个人发展的危机是那样密切相关。肩头的责任从未像现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强烈的主人意识使他们坐不住了。
人们感受到真实的危机。危机感不是一件坏事,它是压力,是动力,是凝聚力。在60年代“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日子里,中国人没有谁把干好干坏,出不出力当作与己无关的事,于是,我们从困难中走了出来,强健了起来,这是历史的启示。
此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金东敏锐而激昂地指出:“扭转工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已不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没有工业生产的稳定,就没有全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也就没有政治的稳定。因此,处于矛盾焦点的企业团组织必须把工作注意力切实转移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担负起带领青年投身工业总体战的历史重担,在克服困难中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
“投身工业总体战,奋战百天做贡献”,共青团辽宁省委作出了庄严的决定。
思想不能滑坡,精神不能疲软!
丹东汽车制造厂团委正在举办“希望之光”联欢会。一位女青年朗诵道:“经济滑坡,思想不能滑坡/市场疲软,精神不能疲软/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之光。”这不像诗句的诗句,是“黄海”青年的誓言,也是辽宁共青团员的心声。
我们不是“精神万能论”者,但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不能没有一种信念,不能丧失创造与发展的热情。
精神、信念与热情是培育一个民族实力的沃土,是克服困难、走向希望的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源。
7月20日,对辽阳纺织厂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因没有生产原棉,厂长被迫宣布:全厂停机。随着轰鸣声的中止,工厂陷入一片沉寂。
只有团委办公室里热气腾腾。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有!向废品库要原棉!团委书记带领全厂团员青年开进了乌烟瘴气的废品库,整整20天,白干,一分钱不要。3000人次从废品堆里拣回生产原棉40吨。停转的机器重新响起了轰鸣声。厂长的心头热了,全厂职工的心头燃起了希望。
本溪玻璃制品厂告急:该厂1~4月份亏损60万,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原材料价格高,如果弄不到大量废玻璃,工厂就无米下锅了。
冲上来的,又是共青团!
本溪团市委向全市青少年发出紧急通知:每人至少回收10个瓶子。通知说得情真意切:“回收的虽然是一只瓶子,一斤碎玻璃,解决的是一家企业的难题,它体现的却是共青团与党和国家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
从此,那些上班骑车要过3条铁路,连午饭盒都不愿带的小伙子们,车把上挂满了丁当乱响的瓶子:那些背着奶瓶上下班的年轻妈妈们,提包里又多了几个瓶子;那些“红领巾”们的书包里除了课本铅笔盒外,也装上了玻璃瓶子。
青少年们的行动带动了全市。从机关干部到一般居民,人人上下班都要自觉回收几个瓶子,仅20天,全市回收废玻璃298吨。
那天,送玻璃瓶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其中有刚下夜班的青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吵着让爸爸一天买10个罐头吃的娃娃;还有替上了手术台的生病妻子来交50个瓶子的丈夫。玻璃制品厂的厂长和职工列队迎接,他们的眼睛里浸满了泪花,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他们只说出一句话:“感谢全市青少年,感谢全市人民!”
沈海热电厂是国家重点工程,用于缓解辽宁省的工业用电和民生用电。速度就是时间,可是辅助工程外包工需要大量资金,投资预算难以承受。
解围的还是共青团。
沈阳团市委组织全市100家团委来了个“百团大战”,万千青年奔赴工地,如一只只猛虎下山。在铺设管道时,不慎捅漏了一条粪道管,粪尿四溅,臭气熏天。3名小伙子二话未说,争先跳下,用身体堵住了粪管,任粪便劈头盖脸打满全身。这情形使人想起了堵枪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也许没有人称他们为英雄,但他们如英雄一般光荣。当代青年同样有着无私无畏、自我牺牲的豪情。
沈阳群星商业集团,为解决库存积压商品,发动团员青年出夜市,赶早集。团员刘伟平,起早贪黑,不落一个班,她把孩子锁在家里,嘱咐说:“如果遇上溜门撬锁的,你告诉他们,我妈说了,只要不伤我,你拿什么都行。”
100天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数不胜数!笔者为没有足够的篇幅记录下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而深感为难,但是,历史以它刚劲有力的笔触记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共青团。
共青团自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团干部在探讨着共青团新时期的作用和作为。“共青团的跑道在哪里?”“共青团的优势何在?”有过困惑,也有过忧虑。辽宁各级团组织“投身工业总体战,奋战百天做贡献”的经济实践,则在新的意义上开人思路,给人启迪。
不仅仅为了创经费,不仅仅为了求生存,不仅仅为了要地位。
共青团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智体优势,这是任何一个群体无法比拟的。经济建设也为共青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供了最宽广的舞台。
当抚顺钢铁公司团委理直气壮地打出“哪里有艰苦,哪里有团徽闪光;哪里有奉献,哪里有团旗飘扬”的旗帜时,当辽宁无线电厂青工带着团徽上岗,以“我为团徽添光彩”的团员意识来保证产品质量时,谁能不羡慕共青团特有的政治优势呢?
当大连商场团委组织青年100天扩销促销1.4万元;当丹东手表公司团委在58个城市的商业团组织建立孔雀表信息网络,把全国各大百货商店的团干部和钟表营业员请到公司,打开销售新渠道;当丹东毛绢纺厂团委与全国74家团组织进行信息联系,找到新的销售市场,谁能不羡慕共青团特有的组织优势呢?
当沈阳皮革行业的团组织开展“万名青工千种产品设计大赛”,使企业起死回生时,当辽阳丝绸厂青工开发的“爽肤皱”等5项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时,谁能不羡慕共青团特有的智体优势呢?
正是凭着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辽宁共青团组织打胜了四大战役,硕果累累。
——质量大战:全省286万青工参加了爱岗争优创一流的活动。2.93万个QC小组,有1.192万个小组发表成果,创经济价值6658万元。据对全省3.4万青年质量信得过班组中4700个小组的抽查,废品和残次品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3%,综合质量提高2.53%。
——促销大战:商业战线团组织首当其冲,开辟19个“共青团地工产品销售一条街”,设立2678个青年义务销售柜台,组织2218辆大篷车下乡,赶早集与夜市1261次,仅100天的时间,义务促销扩销金额达1.05亿元。工业战线团组织推销积压产品的青年突击队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推销积压产品9600万元,全省团员青年给亲朋好友发函63825封,销售额达9163万元。金融战线组织2960支清理“三角债”小分队,帮助企业清理拖欠款1.92亿元。
——产品调整大战:全省青工围绕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合理化建议6.38万条,被采纳6.28万条,解决生产关键性问题9864个。
——双增双节大战:仅鞍山市青年双增双节创价值就达897万元。
“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1990年10月1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业生产委员会全文批转辽宁团省委的报告,并配按语指出:“自全省开展工业生产总体战以来,团省委认真组织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团员,积极开展‘投身工业总体战,奋战百天做贡献活动,发挥了青年突击队的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能否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和骨干作用,对打好工业总体战至关重要,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提高对青年团工作的重视程度。”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1990年10月30日,辽宁省主管生产的副省长闻世震手扶电话,十分动感情地向全省1500名团干部说:“共青团特别能战斗。”“我代表省政府向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保持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付出艰苦努力的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致以衷心的谢意!”
还有,本溪市市长决定从市长基金中拿出4500元,表彰为稳定本市经济冲锋陷阵的团组织。市政府秘书长代表市长向团组织致谢,他说:“我们要在本溪市的市史上为共青团写下一笔,记上一功。”
还有,记者来到抚顺辽宁无线电八厂,厂长和党委书记含情举杯,为厂团委请功。厂长掷地有声地说:“共青团是我打硬仗,打苦仗,打胜仗的王牌军。”
由衷的肯定,由衷的评价,由衷的谢意。
在辽宁省全体团干部和共青团员心目中,这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共青团之舟在航行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他们每个人的心底,幸福感,光荣感,自豪感,踏实感油然而生。
有作为就有地位。
他们终于感到了一种安慰!
?短评?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共青团工作的出路在哪里?辽宁团省委在全省青工战线开展的“投身工业总体战,奋战百天做贡献”活动,抓住了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经济工作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理所当然要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越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越需要共青团组织迎难而上。各级共青团组织特别是企业团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办实事,起作用,作贡献,长才干。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才能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组织、智体优势,才能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四有”工人阶级新一代。
共青团围绕经济工作开展活动,不仅有必要,而且有潜力,有作为,有前途。经济工作面临困难,既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广大青工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突击队,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汇成振兴经济的巨大力量,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今天又再次证明了的“共青团定律”。全国要遵循这一“定律”,拿出真抓实干的行动来。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