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3月底,湛江。温度计的液柱已冒到34℃。可是广东半球家电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李秀森还不知足。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希望天再热,越热越好!”说完,他哈哈笑起来。
“跳楼风”
1989年春夏之交。银根就像拉得太紧骤然绷断的弹簧,一下子紧缩起来。从此,半球集团的厂长室、经理室门前,天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催税款的,要上缴的,追拖欠的,求“行行好”发工资的,或横眉立目,或可怜巴巴,各自倒着自己的苦水。“
最可怕的是那种人,在你办公室一坐就是三天五夜的,说起来没完没了。”李秀森笑着说。
企业面临有史以来的大滑坡。半球集团月产值跌入830万元谷底,仅仅是1988年月产量的八分之一。
“过去钞票多得数不清。货主要起货来,鞭子都赶不走。现在……”李秀森神情黯然地摇着头。”不过,你还是得说几句硬话,说你能挺住。”
但是,全国轻工家电行业所面临的一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局面,并不是几句硬话能支撑的。洗衣机产量下降41%,冰箱下降49%,彩电市场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忍痛让利”、“挥泪甩卖”的告示满街飘扬。广东人对此更是痛惜不已,张嘴闭嘴皆是“跳楼风”。
形势这样急转直下,连拥有1亿多固定资产,年产值近5个亿的半球集团,也不得不全休养伤。曾给总公司捧回国优银奖的电冰箱硬是砸在手里,越生产越赔钱。昔日每台创利400多元,年产10万台的湛江电冰箱厂,再也当不起半球集团的“顶梁柱”,全面停产了。
停产,待业,给人们带来不安。李秀森出差半个月,有人立即猜测,他是不是无力撑持,一走了之。李秀森听到这个传言,立即认识到稳定人心是当务之急。他马上向全公司表态:“我们的工厂决不能倒闭。工资照发。退休工人的补贴都送到各自家里。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话是硬梆梆响当当地甩出去了,可怎样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原材料价格日日看涨,而家电成品价格却一再“跳楼”,冰箱降价近千元,消费者还是爱搭不理。
怎么办?总经理李秀森在思索。一万多名,半球”职工也在思索。
第一批市场调研人员回来了。职工们围上去问长问短,想从他们嘴里得到好消息。他们疲惫不堪,苦笑着解答大家的问题。
经理室里,李秀森拍着桌子发起脾气。“我是让你们找生路去,一万多人等着吃饭呢。找不到生路,你们就别回来!”下属们默默承受着指责,一声不吭。李秀森的口气渐渐软了。他知道,并不是他们不卖力,而是家电市场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到处挤得满满的,你休想再插一只脚。昔日市场上的宠儿——、高档家电产品,现在成了企业要迫切甩掉的“拖油瓶”。他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起死回生的道路在哪里呢?
职工们纷纷献计献策,合理化建议书雪片一般飞到经理室。
“我们的眼光不能总盯着城市!”
“中国这么大,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们甘愿加班加点!”
最叫李秀森动情的,是电饭锅厂一个工人的来信:“……我们电饭锅厂过去是个编扫帚,做老鼠笼的手工作坊。干到今天这个地步,过去想都不敢想。不瞒您说,我的老婆,就是咱们公司扩大以后才娶的。我以全家人的名义恳求您,绝不让咱们公司垮下去。”
李秀森的心里热呼呼的。工人们的建议,和他的思路不谋而合了。银根紧缩,抑制需求,治理整顿,实行许可证制度,刚好踢走“南郭先生”,给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一个长驱直入,占领市场的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全看你自己。李秀森想,国家政策向农业倾斜,势必对农业增加投入,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村人均收入就会大大提高,导致购买力上升。一个新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将在农村出现。即使国内疲软,还有国外呢。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档小家电、小五金,在发达国家工业部门被视为“鸡肋”,但需求有增无减,而这些低档产品又符合中国农村的消费水平。对,就这样干!
……70多辆大卡车,满载着经济实用的小电风扇分赴东北、华北、西北的广大农村。农民们惊讶地打量着这些新“货郎”。他们对100元一台的电风扇慷慨解囊。仅此一项,给“半球”带来了每月7万台的销售量。首战告捷,“半球”人又马不停蹄地杀向国际市场。
价格仅相当于红线女赴美演出一张戏票的三分之一的半球电扇,以每月3万台的数量挤进美国市场。“半球”在太平洋彼岸的车库、厨房里旋转着;继而,“半球”之风又吹到东南亚、欧洲、南美……
仅靠小小风扇,还不足以使“半球”旋转得更加有力。视野还要扩展再扩展。“半球”人又把眼光盯在中国农村家家户户的锅灶上。中国是个能源奇缺的大国,绝大多数农家仍然沿袭着砍柴割草,烧火做饭的老模式。据“半球”人计算,一年至少要烧掉2000万立方米的木材。能不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呢?
一种适合农村家庭使用,价廉质优的电饭锅又在“半球”问世了。这种产品一进入市场,好家伙,抢手!产品一下生产线就被成批送往各地销售点,从未在车间过夜。买不到货的采购员怨声载道。
同心曲
一个企业的转危为安,固然要靠机会,靠决策者的精明,但是若没有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的努力,这一切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为了开创市场,公司运输队的小伙子们功不可没。他们驾驶着满载电饭锅的汽车,往返于长江以南11省1300多个县,风尘仆仆,昼夜兼程。人烟稀少的大别山上,万顷波光的洪湖畔,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跑一趟运输下来,谁都是眼含血丝,人瘦一圈。他们的妻子埋怨公司用人太狠,要给李秀森写信。小伙子知道了,赶忙阻止:“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不去外地开拓市场,公司就没有活路。等企业倒闭了,没人发工资,你还说什么?”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在企业的危难时机得到强化,企业的“团队精神”开始出现。
那阵子,“半球”企业许多车间的布告牌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通知:“今天中午不休息,午饭时间缩短1小时。12:45分到岗”。没人迟到,没人叫苦,为了公司的命运,人人都拿出拼命的劲头。有的女工从生产线上下来,累得直哭。擦干眼泪,二话不说,第二天照常顶班上岗。
万名工人近乎疯狂的工作,为“半球”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仅在1990年3月,生产电扇10万台,电饭锅40万个,销售额达到3600万元,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李秀森有些得意地说:“别瞧小商品利润低,一个才不过几十元,有200万个,利润就上亿。今年我们打算仅电饭锅就生产450万个,占全国产量一半多。不出意外的话,全公司产值、销售额能比历史量高水平提高40%。”
大自然的寒暑交替并不激动人心。但是,集团式的大企业经受住市场风风雨雨的考验,重新又扇动翅膀勃勃起飞,免不了让人感叹一番。是的,好运总是钟情于那些勇于开拓、不因循守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