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荟萃

1990-07-15 01:07罗炯光
读书 1990年6期
关键词:郁达夫徐志摩日记

罗炯光

中国现代日记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现代作家日记》(乐齐编),选录了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前三十九位作家的日记四十四篇。作者中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郁达夫、老舍、冰心等文坛宿将;又有长期受到冷遇的胡适、俞平伯、徐志摩、苏雪林、萧乾、章衣萍等;已被人遗忘的陈衡哲、周全平、滕固、王礼锡等也有日记录存。

《日记》编选者认为日记的历史价值,一是认识时代,二是了解作家。“现代日记文学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最直接的记录”,可从中“获得从正史上得不到的东西”。从郁达夫《新生日记》中,“不仅可以看出郁达夫个人思想发展和嬗变的脉络,更可以听到革命风云的叱咤呼啸,时代巨涛的澎湃汹涌”。如果要了解大革命,《日记九种》是不该忽略的。日记还是研究作者“生平、思想、创作最可靠的材料”。如《鲁迅日记》,载录了作者读书写作、接待出访、信件来往、银钱收付等日常生活,是鲁迅研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日记与创作的关系也是至为密切的。有的日记本身就是文学创作,有的日记则是创作的“材料库”。前者如鲁迅的《马上支日记》,冰心的《平绥沿线旅行记》等;后者如俞平伯的《山阴五日记游》日记,为后来创作的《忆游杂诗》提供了素材。朱自清著名的《欧游杂记》,也是以《旅英日记》为素材写成的。从生活到素材,由素材到创作,作家如何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凝聚升华,日记提供了真实难得的第一手材料。《日记》的问世,将有助于现代文学工作者利用这份重要而宝贵的史料。

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是作家日记“最容易显示作家独特的个性”,《日记》的编选把表现个性作为选录的重要尺度是很正确的。正如编者指出的那样,鲁迅日记“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作家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韧性战斗精神”,而翻阅胡适的日记,“迎面扑来一股书卷气”;“活现了‘考据癖的个性”。即以郁达夫《新生日记》与徐志摩《爱眉小札》来说,写的虽都是恋情,显现的个性却迥然不同。郁达夫是小说家,偏于记实;而徐志摩是诗人,长于抒情,两位日记作者,一个风流倜傥、真率坦诚,一个奔放丽、潇洒飘逸。两相对照,分别判然。即使作者原为兄弟,日记同是记事备忘类,《鲁迅日记》与周作人《苦雨斋之一周》,也风格殊异。同是记录抗战时期作家战地访问团的《笔征》(王礼锡)与《我们十四个》(白朗),风貌也很不相同:《笔征》诗文结合,缜密精细,处处表现了一个文学家兼社会学家的严谨风范,而《我们十四个》,重人物刻画与感情渲染,如涓涓溪流,正是出自一个女小说家的手笔。同在病中,都是养病日记,郭沫若《离沪之前》记精神与身体同步恢复,革命性与偏激性竞相滋长,章衣萍《倚枕日记》写脾气与天气一样郁闷,精神与肉体同受熬煎。对疾病,章衣萍在回忆与幻梦中痛苦地打发日子,百无聊赖混时光;而叶紫生命之火即将熄灭还表现出“要赶快做”的可贵精神,郭、章、叶三人,或襟怀坦荡,或善感多愁,或诚朴浑厚,品性风尚大相径庭。与外人精心塑造的作家形象不同,这是作家本人无意间留下的面影,也可以说是作家的“自画像”。翻阅《现代作家日记》,仿佛在流览作家肖像的画廊。它没有作家传记之类的浓墨重彩,却比它真实而亲切。这正是作家日记的特殊价值。当年,鲁迅虽然不同意郁达夫过分抬高日记文体的看法,仍然十分看重日记表现作家个性的特性,认为作家日记是作家“简洁的注释”(《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我相信,《日记》将赢得读书界的青睐。

(《现代作家日记》,乐齐编,文心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版,6.10元)

猜你喜欢
郁达夫徐志摩日记
完全诗意的向往
贵人
坐着也很忙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