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瑞
他们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相识的。相识不久就要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可谓聚也匆匆,别也匆匆。分手时,她意味深长地瞅着他问:“你会给我写信么?”
“当然。”他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
她嫣然一笑,伸出温暖柔软的小手让他握了一下:“那我等着。”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该不该写这封信的问题搅得他食不甘味,夜难成眠。在经过漫长的权衡、掂量过程之后,他觉得无论如何这封信是非写不可了。
他铺开一叠信笺,拧开了笔帽。
一开头他就卡了壳。怎么称呼她?他在张废纸上写下“余莉雯”三个字,又添上了一个硕大无朋的“?”。
就直呼其名吧?是不是显得太生硬,太突兀?冰冷冷气汹汹的,倒象是找人家兴师问罪似的。不行不行!
于是在“余莉雯”后面添上“同志”二宇,想了想,又划去了。太公事公办了吧?“同志?”这称呼是不是过时了?全国十二亿同胞,怕有十亿同志吧?你干嘛偏给这位余同志写信呢?
于是又写出“小姐”、“女士”几个字。捉摸了一会,又划掉了。总觉得不伦不类的有股馊味儿。人家准会笑话我装腔作势附庸风雅假洋鬼子!
那么就称“小余”吧?啊呀,是不是有点居高临下倚老卖老的口气?何况也太机关化公式化了。
他忽然将“余”字划去。要不就呼“莉雯”?还是不妥!这种称呼让人感觉过于亲昵,象是在拉近乎,弄不好会使她产生错觉和误会,甚至……
真难哪!怎么称呼都不够妥当。好吧,暂且空在这儿,等想好了再补上,先往下进行吧。
接下来该是问候语了。他又犯了难。是写“您好”呢?还是写“你好”?要是写“您好”是不是太假客套假斯文了?明显地带有那种寒暄味,颇犯虚伪做作之嫌。要是写“你好”,又会不会显得太随便显得对人家不够尊重显得写信者太粗鲁太没礼貌太没教养?得,干脆也先空着,等想好了再补上吧。还是先写正文要紧。
可这“正文”的开头怎么个“开”法?原想写“我早题给您(你)写信”,又觉不妥。她会不会觉得你这个人太粘乎?见过一面就“早想”给人家写信了,人家只是顺口随便说说,你倒认起真来,兴许人家压根就没把你当回事哩。你小子莫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信要是被别人看到传出去还不成了一个大笑柄!那么,干脆这样写:“我原本不打算给您(你)写信了,但我既然答应过写信,只得履行自己的诺言了。”哎呀,这成什么话!她会觉得你这人太自高自大瞧不起人,明明说好的“当然”写信,却又“原本不打算”了。现在写这封信也不过仅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难道说你对给她写信毫无兴趣毫无热情,只是在敷衍应付,只是在尽一种义务,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难道你把这封信当成了一种负担,当成了是对收信人的施舍恩赐?你倒是有多大多粗?人家余莉雯难道还要仰你鼻息不成!只这一句说就足以把她气得半死……得得得,万万不可如此造次!
他瞅了瞅涂改得一团糟的那张废纸,又瞅了瞅面前那叠空白信笺,长叹了口气,慢慢拧上了笔帽。
一个月后,他收到她的一封信。信上说:“真想不到,这么快你就将我连同你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我原以为你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哩!”
(李仁摘自《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