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自然”实既扭曲自然

1989-08-24 05:50
中国青年 1989年7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家美化

“可惜了那片好草坪,可惜了,太可惜了!”作家李陀不住向我感叹。

“真可惜了,本来是多么难得的natural1y的好地方啊!”另一回,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又向我感叹,中文句子里夹着一个“自然而然”的英文单词。

北京西郊有几片在国内园林中难得一见也鲜为人知的好草坪。郁葱的柳树桃林掩映下“冷不防”闪出几片连绵平展的茵茵绿草,衬着远山烟树,天蓝如澄,令我们这些在都市红尘间蝇营狗苟的俗客,蓦觉一下子贴近了土地,贴近了自然。那天,李陀领着我们几个逃会的顽童,避开那些热热闹闹的假山假景,一脚踏进草坪,在我们的欢呼声中,他却忽然呆愕住了。我们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白水泥做的“大雁(天鹅?水鸭?)腾飞”的雕塑,造型拙劣,工艺粗糙,还围以一圈莫名其妙的雕花铁栏。好端端的一片茵茵草坪实在被它玷污了。我们只好掉头而去。不料走到下一片草坪,又“跳”出来一座更为硕大刺目的小鹿群雕。每一只鹿的造型都似乎完完全全是从公式化的动物图谱上照描下来的,自然又是拙劣的材料,拙劣的工艺以及那道拙劣得毫无道理的粗大雕花铁栅栏。视线所及,绿树青山、柳丝嫩草所组合成的自然空间的和谐宁静,完全被一堆惨白的“水泥构件”破坏殆尽。后来,陪林培瑞教授一家到这里作周末野餐,大家流连这片好草坪,却“不忍卒看”那雕塑,只好背身而坐,但求眼前一隅清静。“力求美化旅游点却刻意丑化了自然,不但在中国,所有企求‘旅游商业化的国家往往都在干着同样的蠢事。”林教授这样说,似乎是为了安慰我。我却记着了这个“naturally”的话题,一直想发点议论。

我知道,为城市雕塑争一席之地,是中国雕塑工作者几代人为之奋斗而今日方见端倪的盛事,本来是不好轻言臧否的。但雕塑与绘画不同:绘画或者可以藏诸密室,作一唱三叹式的私己欣赏,雕塑却生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公共性的艺术(这里的雕塑,当然是指古希腊以来以户外雕塑为主体的传统雕塑形式)。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雕塑则除了必须具备视觉的美感以外,更主要的是一种环境艺术,“涉及到雕塑的诸因素与所处环境的整体化,以及这些要素与周围空间的关系。”(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纪念性”诉诸“时间——历史”,“公共性”诉诸“空间——环境”。对历史负责和对环境负责,也就成了每一个雕塑家应有的严肃态度和每个公民可以对此评头品足的权利。在美国求学时,我曾亲闻纽约、波士顿某几件费重金建起来的户外雕塑,因为遭到所在社区居民的强烈反感,最后经法庭裁决被强行炸毁拆除。城市雕塑不应只是雕塑家或者订货人“剃头挑子一边热”的事情。如果一般城市建筑目前尚难以像发达国家一样充分照顾到环境与社区需要的话(哈佛校区消防队因为建筑设计样式与环境不谐和,被强令修改图纸,拆了重建),作为艺术品的城市雕塑,却应该具备“雕塑家——环境——公众”三者认可的因素。但是,除了个别大型的、城徽性的城市雕塑以外,今天林林总总出现在园林、街区中的那些所谓“雕塑作品”,有哪些公开征求过公众或专家的意见呢?

我认为,所谓“美化自然”的说法很有商榷的余地。自然是不需要美化的,除非自然已被扭曲、鲸吞或阉割。把任何雕塑置放到草原、雪山、森林都会令人哑然失笑。而现在我们的街心花园、园林曲径却似乎在翘盼着它的点缀,这无非是我们的雕塑家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刻意“美”化自然”,实即“扭曲自然”,这正是众多旅游点今天在干的蠢事。把“美化自然”作为城市园林雕塑的出发点(类似提法屡见于近年各种报章言论),恐怕正是许多城市风景点把艺术雕塑的“画龙点睛”变成了“画蛇添足”,令“锦上添花”沦为“锦上添粪”——在审美观念上的原因。结果只是流于鄙陋媚俗,糟蹋了自然。

当然,那些“非自然”景观,例如大厦、广场、纪念地等,是需要用雕塑加以美化的,但这一定要遵循艺术规律,natural1y——“自然地”“自然而然地”,也就是说,严格按照作品与环境的自然谐和的铁律。而这正是我们今天那些为人诟病的城市雕塑的致命弊病。同时,雕塑自身在形式表现上也要有“naturally”的真性情、真感受,具备形式感上的统一和谐。可是看一看我们周围的雕塑,大多要么是“罗丹的脑袋”(多情、善感)、“马约尔的身躯”(肥厚、丰隆)、“菜布鲁克的双腿”(瘦削、硕长)的拙劣拼接,要么把毕加索、马蒂斯、拉歇斯一直到亨利·摩尔的各种“主义”一锅煮。假如仅仅是亦步亦趋的幼稚模仿倒也罢了,令人无以忍受的倒是种种媚俗的、矫情的、夹生的夸饰炫耀,唯独缺了naturally的真情。

至于那些更拙劣的动物、仕女、清洁工、花卉一般的“雕塑”,我们这里就只好不说了。对这样的“雕塑”来说,我希望宁肯保留几块空地,因为,空地至少是自然的。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也离不开文化消费。雕塑、书籍、电影电视、音乐……这都是最普遍的大众文化消费对象。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比较忽略对大众文化及其消费的研究。本刊从这期起,特辟“大众文化批评”专栏,邀请青年学者苏炜主持,旨在带个头提倡一下。读者们有什么关心的课题,欢迎来信。来信请寄《中国青年》杂志三编室华铭。——编者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家美化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美化生活
雕塑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