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还太早《我经历》

1989-08-24 05:50
中国青年 1989年7期
关键词:政治学教训人性

王沪宁,男,1955年10月出生,1977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1981年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教授。出版了《国家主权》、《比较政治分析》、《行政生态分析》、《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等书。

1.我生于上海,仅仅是出生而已,随后跟父母在南京等地生活。小学四年级重返上海,读高小、中学、大学。1972年去试点性外语班,在江苏大丰和上海奉贤县度过4年半,贫困的乡村和怡人的田园使我的内心陷入巨大的矛盾。

2.从10年前算起,我的学习和研讨生涯有三个大跳跃:法国语言→自然辩证法→政治学。最后这一跳恐怕跳到了人所不知的角落。尽管说起政治人人似乎都精于此道,但我却以为自己在这方面是很不开窍的。

3.这三次选择,不能说都是主动的。法国语言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那个年代就是这样。不过我居然爱上了它,真想做一下雨果老人笔下的那些好人。自然辩证法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居然也爱上了。如今记忆犹新的一本书是《小上帝死了》。政治学可以说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了就选择了,好像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4.我一直梦想沉到政治哲学的泉中去,它能为饥渴的智慧解渴。但周围的热烈生活,使人不甘沉默总想冒出来张望一下,呼吸一下。于是,我的主业政治哲学被冷落了。我对中国政治发展,民主进程,行政体制,比较政治等课题的研究,均属这种心态。我一直逼自己甘于寂寞,但人们告诫我哲学应来自生活。我对政治并无兴趣。我的学生说,这叫“不感兴趣的兴趣”。我大概喜欢这句话。我渴望那一泓泉水。

5.已有几本薄书面世,但每次翻开都觉得对不起它们,是我把它们硬拉到大庭广众面前的。在这方面我是有私心的,全然不顾他们会说什么。这两年正琢磨一个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政治分析框架,想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6.最怕谈人生经验和教训,因为前一段的经验和教训,恐怕要为后一段的人生所否定,一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又会被另一个人的人生所否定。有时候,我也想得点别人的人生经验,奇怪的是在我这里全都成了教训。从此我知道,像人那样行为,像普通人那样行为,比说什么都好。

7.到目前为止,我最难忘的人是我父亲和母亲。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想对他说:“我敬仰你。”但那一天他突然过世,这话终未对他说。我母亲1965年起患重病,卧床不起,医生说活不长了。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活到1988年1月4日。她曾说:“我是为了孩子而活着的。”我始明白母爱的力量有多大。他们的死使我领悟到,父亲只有一次,母亲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不会再来。

8.人生和事业是一对矛盾,我有时想,让生命的帆,驱动事业的船;有时想,让事业的帆,驱动生命的船。不论怎样,做人生或做事业,就是因为我们热爱人。事业并非人人都非做不可,人生却人人都非做不可。只要最后能说,我热爱生命,人生足矣。

9.我想像父亲那样刚毅,像母亲那样宽容。有人说我身上人性的东西太少,整天做枯燥的“大脑体操”。我想是的,因为读书压抑人性。正因为人性受到压抑,它才保存得较为完整,没有消耗殆尽。我最大的长处就是找不到自己的长处,最大的弱点也在这里。记者要求谈一下外貌,对此我从未留神过,也不想专门去照一下镜子写下来。

10.关于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能说的只有一句,中国的现状不同于中国的过去,中国的未来将不同于中国的现状。对中国,正像对自己一样现在写还太早。

猜你喜欢
政治学教训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教训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