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村里年轻的“村民”们

1989-08-24 05:50白建强
中国青年 1989年11期
关键词:村民

白建强

1951年,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点燃了第一支火炬。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始期待,期待着那火炬在自己国土上燃起。30多个春秋,30多年风风雨雨,直到1984年,亚奥理事会终于作出决定: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5年之后,一群现代化的建筑已在北京北郊的田野上拔地而起。在那些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群中却有一栋矮小、寒酸的简易楼。然而正是在这里,亚运村的筹建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早已紧张地展开;正是在这里聚集着几百名青年——亚运村第一批年轻的村民。此刻,他们正和脚手架上的建设者们一起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心血和热情。

没有人强迫他们,一切都出于自愿。当亚运村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招聘大会时,应聘者竟超过了计划招收人数的十几倍,等候入场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天安门广场。

不是为了赚钱,不是贪图舒适。亚运村给予青年们最大的满足就是强烈的创造欲。创造现代化的建筑,创造现代化的服务管理水平,创造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价值,也创造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人崭新的风貌。

亚运村的三个第一

亚运村全称为:亚运会运动员村,是亚运会的重点工程,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涉外服务设施。它包括国际会议大厦即亚运会新闻发布中心,汇宾大厦即亚运会组委会办公楼,数栋高层运动员公寓楼,两座供各国体育官员下榻的饭店,亚洲第一流的康乐宫,以及餐厅、购物中心、酒楼、供热等一系列综合配套设施,占地31.5公顷,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从工程破土动工到所有设施试开业,时间只有3年。这样的建筑速度堪称世界奇迹。

然而,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能创造奇迹。这些年轻的管理服务人员也同样坚定地相信,摆在面前的是困难,更是奇迹。这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计算机饭店管理网络,覆盖全部公寓楼,两座饭店,一栋写字楼,一栋会议大厦,包括会务处理等前后方管理5个部分;上网的工作站有84个;各种终端设备100多台,网络总长度达2270米,在国内也是罕见的。谁会想到这套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网络安装、实施过程的协调者,是一个仅有5个人的亚运村经营部计算机组。组长田东阳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85届毕业生。

他们接受任务的时候手里拥有的只是一张蓝图,一切都空空如也。他们必须从采购设备开始。谁也不知道所需型号的机器到哪儿去找,不知打了多少电话,不知走了多少路,他们才找到了资信较好的IBM公司。根据公司提供的信息,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接触过3家外国公司和9家国内公司,选定出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设备。也许被这几个青年感动了,IBM公司竟破天荒地接受了他们委托的各种查询业务。最后,他们以25万美金、240万人民币的投资购进了质量优良的设备。

网络布线同样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饭店结构施工已到2层,而布线主要是一层。当时一层的地板已全部打完混凝土,布线打洞便成为一件技术上难度很大、谁也不愿干的事。小田天天戴着安全帽往工地上跑,反复向工人和施工技术人员请教,查询过大量施工资料,拿出了经济合理、易于操作的布线方案。由于在施工前没有就网络布线进行洽商,设计单位修改图纸,施工单位打洞扩大工作量都很困难。小田往设计院跑了20多趟,又和施工单位商量出许多变通办法,经各方协助总算把这事“泡”下来了。早日让“电脑经理”开展工作,是小田和他的同伴们一直梦想的,现在他们正在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一个一个地实现着。

资金短缺几乎是亚运工程人人皆知的难题。而亚运村尤其面临资金的窘迫。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管好,亚运村建立了实行企业资金管理职能的双轨制金融部,又叫内部银行。这种大型综合企业的双轨制内部银行,是国内少有的。金融部共有员工14人,除部长是一名老同志外,其余全是青年。每当老部长谈起手下的青年人时,总要流露出一种自豪,一种满足,他曾带着他们走访了市内各大银行,曾和他们一起加班加点,用最快的速度把银行的各项业务开展起来。

内部银行承担着亚运村筹货款的任务,外界对亚运村资金的回收情况没有把握,货款条件常常很苛刻。国外一家银行有意向亚运村贷款3000万美元,几个青年人得知这个信息后凑在一起想了许多办法。负责具体业务的刘晨萍,到中国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多次交涉,整理出15份文件。当律师证明这些文件的有效性后,需再备5份英文证明,刘晨萍又跑了5次。为了使贷款到手,刘晨萍还帮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服务性工作,找车接客,安排食宿,购买机票,实在热情周到。贷款人终于把款贷了出来。

在亚运村购物中心,活跃着一个由3名年轻人组成的外联部,他们的办事效率之高在亚运村是出名的。负责人叫李彪,年仅31岁,助手佟铁峰也不过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购物中心是亚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体育官员、新闻记者的购物之地,规模相当于北京友谊商店,连起来的汇珍酒楼是目前北京市规模较大的。今年初日本真露株式会社前来洽谈酒楼合资业务,外联部担负起全部的接待和业务洽谈联络工作。投资预算,准备谈判文件,完成各种报批手续,为外商安排食宿、参观等,他们都得一件一件地办。而李彪从前不过是个军人、专职团干部,对外经济活动的经验对他来说几乎等于零。然而领导却相信他,放手使用他,支持他,李彪常说没有领导的帮助他们什么也办不成。为这个项目,外联小组的3个年轻人着实吃了不少苦。仅仅4个月,他们查阅了二三十本书籍,请教过上百个行家,拜访了五六十个单位,每次都要跑很远的路,从没有汽车接送。亚运村到汽车站如果步行得走几里路。李彪的老板鞋磨断了底,小佟的皮鞋磨出了洞,真可谓踏破铁鞋。李彪告诉我们,近10年来,他曾减过三次“肥”。第一次是在对越自卫还击的战场上,第二次是刚刚担任市针织公司团委书记,组织国庆活动,第三次就是这4个月,他的体重从160斤减到125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几个人风度翩翩地出现在谈判厅时,外商们赞叹不已。有人称赞说,这几位青年真像总理身边的联络官。按惯例这样的项目得谈一年半至两年,可他们却用了4个月。这成为亚运村的第一个合资项目。

是村民更是主人

如果到亚运村的工地上走走,如果和那些年轻的村民谈谈,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

他叫刘安,那年刚从城建学校毕业,年仅21岁。当时他承担了亚运村安苑北里小区土建施工的甲方代表。对他来说,这担子实在太重了。安苑小区是亚运村的配套项目,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一般这样的小区起码要用7~8年才能建成,但他们的期限却只有3年。刘安运用“统筹法”绘制了施工网络图,对小区的施工进度做了宏观规划,根据工期要求建议组织1987年“五一”、“七一”两个战役,使工程顺利地渡过汛期,施工进度超出其它小区近一个季度。

去年一栋框架楼出现了质量事故。施工队长等人忙跑到刘安面前说情:“小刘,几百立方混凝土都打完了,不会再出大事,看在咱的交情上,高抬贵手让我们过去吧!”刘安没有送这个情,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事故的严重后果,促使施工单位请勘察设计、质检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写出事故报告。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两年多来刘安奔波于施工现场和设计院之间,别人上班车回家,他却把自行车往工地里登,经他办理的工程经商就有200多次。1988年他负责的小区完成土建任务8万平方米,占全筹建处当年完成任务量的一半还多。

20多岁的王华原来是燕翔饭店的采购员,自愿来到亚运村后依然负责采购工作。在村里他是有名的“老枢。那天,他到一家计算机公司采购电脑打字机。他一开始就把希望价格优惠的话向公司某部负责人摊开了,那位负责人即刻给了他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我们已经给亚运会捐了钱,不能再降价了。钉子并没把王华打回去,他又设法找到了公司公关部长,恳切地介绍了亚运村的筹建情况,全凭着一片苦口婆心,竟使该公司同意,每台打字机降价1000元。王华的原则是,为亚运会节约资金要一分一分地抠,即使是办公用品、卫生用品他也从不放过。

从1989年元月至今,王华跑过许多地方,经常是带上报纸,坐在火车过道上,每次还是自己贴烟钱。有人说你真傻,省的那点钱还不够人家出一次国,请一次客呢!也有人说,你那么抠,哪里有现代企业的气派。王华却坚持认为,只有学会精打细算才配得上大企业的气派。

亚运村虽说是目前国内现有的最大的现代化涉外服务设施,但这里所需要的依然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这一点,公寓经营部的青年业务员王京有着深刻的体会。公寓急需赶制高质量的广告册。这本该是工程师的活,领导却交给了王京。这是他头一次接触工程图纸,户型之多、之复杂令他茫然不知所措。但他还是咬咬牙接下了。那时,办公和绘图条件都很艰苦,他只渴望着能有一张专用绘图桌,一台绘图机和一盏绘图灯;渴望着有一天能好好地睡上一觉。但直到过完春节,画完了全部图纸,他也没有得到这一切。

他没有得到过更多的奖金,但却创造出四大本精美的户型图。两个月的辛劳和成果所给予他们的比钱更多,更宝贵。1989年7月1日,他成为亚运村第一个入党的年轻人。

不仅为了那一刻

亚运村的青年常爱把自己比做软件。他们深知,人的群体素质在这个现代化的群体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他们几乎都是经过考核反复挑选招聘来的。论学历,论成绩,论能力真没有不够格的,然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却是这样的:没到亚运村时,觉得自己挺了不起,来到亚运村又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了。这样的自我评价无疑促成了亚运村里越来越浓的学习空气。

在亚运村最盛行的就是学英语,当然几乎没有人是为了考托福出国,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做一名合格的村民;他们的理想又很宏伟:要在几年中让亚运村成为英语村。

如果你在亚运村呆上几天,就会发现,许多单位都有英语角,青年们端着饭盆边吃边用英语练习会话。你还经常可以看到带着耳机的青年人勿勿从身边擦过。

运动员村的另一个热门学问,就是管理,青年中不少人都是学管理的,但不少人又都没真正干过,况且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又差距甚大呢?

原在西苑饭店工作的汪伟,被聘任到亚运村后分配到写字楼工作。为调研写字楼商务中心的服务报价和设备,她独自闯到了一家大型合资饭店。那里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直到走进商务中心外籍女经理的办公室,汪伟所面对的依然是一张冷淡的脸。她并不去在意,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向女经理请教,渐渐地女经理的脸显出了笑容。汪伟离开的时候,女经理亲自把她送到了饭店大门。3个月的时间,汪伟跑遍了全市有名的大型写字楼和合资饭店,掌握了大量的业务知识,编制出商务中心的6种报价,和同事一起整理出300多条管理信息和500多家驻京商社的基本情况。

亚运村有一条规定,新员工不经过培训不得上岗。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一批大学生就在这里当起了教师。

青年女教师晁肇薇,看到村里的青年人没有一本适合的教材,主动提出编写《英语400句》。她上有多病的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身居9平米的斗室,写书时得趴在箱子上。直到她终于累病时,《英语400句》写成了。培训中心的领导常常感叹地说:晁肇薇太苦了,将来咱们有了房子第一个就得分给她。她当然想要房子,当然希望生活得好一点,但她更懂得眼下自己最应该干的是什么!

现在离亚运会还有300多天,年轻的村民们正在投入更为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们在流汗,在奋斗,为了那盛会,为了盛会之后的更久,更久……

猜你喜欢
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