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其化
最近,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一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丛书》,这套丛书装帧精美素雅,版式新颖、视野开阔、论述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
这套丛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列宁的语录:“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是整套丛书的基调。吴江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来龙去脉,于光远、刘世定阐发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再认识,龚育之论述了重新强调生产力标准的背景和它的内涵,田森进行了中苏社会主义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还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劳动就业等问题,都从不同侧面拓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展现了壮阔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在作者的心灵世界掀起的思维波澜。正如贾春峰在“献辞”中表述的:“倾听实践的呼唤,从生活演变本身的客观逻辑中去思考、去探求、去捕捉新的思想浪花。”丛书的理论探索,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从大量的事实材料中水到渠成地引出结论。这些材料,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教训,有现实的国情和改革的实际,有当今世界的状况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涉及到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理论,牢牢扎根在实践的沃土中,枝繁叶茂花妍,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特点是开拓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突破性的创举,它在实践中产生,还须在实践中发展。丛书既名为“探索”,就应该力求开拓创新,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道人之所未道,乃至于突破“禁区”,寻求真理。吴稼祥的《邓小平:思想与实践》体现了这种求索精神。作者把邓小平的思想比作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要放开眼光,“泅入水底”去探胜。他大胆认为:“猫论”是邓小平全部哲学思想的提要,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兼思想家对中国社会进程的伟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接力赛中,他跑了重要的一棒,跑得非常出色。”
丛书多有独立见解,敢于面对现实,针砭时弊。正如王元化在《文化发展八议》“后记”中所说:“‘为学不作媚时语,无论搞艺术、搞理论、搞事业、搞行政的,都要有独立人格,不媚权势,不媚平庸的多数,也不趋附自己并不赞成的一时潮流。”关于劳动力性质问题,理论界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劳动力市场被巧妙地称为“劳务市场”。冯兰瑞、江渭渔则毫不含糊地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也是商品,从而顺理成章地解答了劳动就业的理论问题。曾彦修在论述“斯大林模式”时,肯定了斯大林提出的“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两个口号,并指出:“毛泽东曾经对这两个口号提出非难,显然这是他坚持外行必须领导内行,反对‘白专道路思想的反映。”田森对中苏社会主义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后,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十个问题,于光远关于“向资本主义文明学习和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丛书的作者积极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探索现存的一切,他们的理论勇气是可钦可佩的。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丛书》的出版,给理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在近几年各类丛书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它是一束别具风采的新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