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英雄

1988-08-23 03:48赵文涛
中国青年 1988年12期
关键词:歹徒残疾报刊

赵文涛

人们常说辛酸的眼泪属于弱者,其实英雄也有流泪的时候。本文所讲的就是这样两位终生残疾的英雄。当他们为了正义和他人而献身的时候,他们的心是宁静的。然而,残疾的身体却承受不了漫长生活的重压。面对他们作出的牺牲,社会应该怎样保障他们的生活呢?

1.戴碧蓉辉煌的过去和凄凉的现在

1968年9月14日中午,株州车站南口的几节溜放车皮正在飞速滑行,铁道上3个儿童玩得正欢,死神一步步逼近。年仅10岁的戴碧蓉见此情景,冲向铁道。当她使出全身力气将最后一个儿童推出铁轨时,列车无情地碾过。3个儿童得救了,戴碧蓉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左腿、左臂高位截肢。

从此她由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变成了残疾人,同时也由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变成了名扬全国的小英雄。《人民日报》等许多报刊都以“欧阳海式的小英雄戴碧蓉”为题作了报道,她的事迹写进了中学课本。毛主席、周总理多次接见过她,国庆观礼和国宴上有她一席之地。各地请她作报告的更是接连不断。

作为英雄和楷模受到如此的荣誉自然当之无愧。然而,荣誉和楷模毕竟代替不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为了生存,1976年被医生宣判为“在病床上度过终生”的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残疾,自理生活。又经过重重周折,当上了株州工务段的服务员。这是一种繁杂的工作,报刊订阅、公章管理等等,她凭着一只手干得漂漂亮亮。于是有了“老英雄新业绩”的宣传;1979年与复员军人苏光国结合,于是又有了军人爱英雄的佳话。就在人们争着宣传她的时候,她的生活却陷入了困境。

家庭的负担,使她那本来发育不良的瘦小身躯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虽说几次调资赶上了趟,工资也不过78元。爱人家在农村,生活一直十分艰苦,再加上小孩的开销,日子过得凄凄惨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去年25%调级长工资,她也未能如愿,原因是许多老同志需要照顾。领导虽然很同情,但在论资排辈的积习面前,也无可奈何。

20个春秋过去了,如今她1.4米的身躯拖着一条10多斤重的假肢艰难地奔波着。伤病缠身,营养不良,还要不时忍着别人的挖苦、嘲笑。单位领导有心在住房、工资方面给予照顾,可她是在10岁时受的伤,给她工伤待遇已属“破格”。领导们说:“像她这种情况,每月给几百块,企业也出得起,问题是国家没有政策,我们不好办。”

一个领袖接见过、舆论宣传过十几年的英雄,竟没有一个条文保障她的生活。面对这些,她辛酸了:“我觉得咱们国家有个弊病,只注意树典型,闹腾一阵子,过后不注意扶持和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保障他们的生活。有时寒心到极点,真想大声疾呼,人们都不要做好事,免得落得我一样的下场。”

2.刘宪忠的生活陷入困境

去年4月,湖南青年农民刘宪忠在汽车上“多管闲事”,与5名行窃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司机在歹徒的威胁下打开车门,任歹徒把小刘拉下车,用匕首、锄头将小刘打昏在地。要不是村民赶到,他或许就成了李鹏礼式的烈士。于是各部门记功、领导接见、报刊宣传,刘宪忠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

就在几个部门为“到底谁先发现这个典型”大争其功的时候,刘宪忠的生活却陷入了困境。伤残后不能见光、怕水、头昏,不能弯腰。弱妻幼女得靠他抚养,土地无力耕作。区乡团委想尽办法搞到一点计划内化肥,那也是杯水车薪。他的困难反映到乡里,乡镇企业不景气,无力安置;反映到县里,县领导有心帮他,但一到具体部门,便遇到诸如农转非没指标、安排轻微工作没有政策的难题,同样不能解决。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谁也说不清……

两位英雄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们需要荣誉,但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一方面鼓励人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另一方面又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往往是重宣传而轻抚养。为了那些活着的英雄不再流泪,为了唤醒某些麻木的心灵,我们呼吁: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以其告慰死者、保护生者、激励后来者。

猜你喜欢
歹徒残疾报刊
百强报刊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如果的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