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珂
航天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大量的卫星被人类送往太空。仅外界所知,自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卫星上天以来,已有3000多个卫星在太空邀游,履行着人类赋予它们的种种使命。然而,正像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重性一样,这些代表人类科技进步的使者,也在日益给人类构成威胁。
首先是增加了宇宙垃圾。当大多数卫星“寿终正寝”时,它们的残骸和碎片将充斥太空(已知的数量已达15000多个),形成无法扫除的太空垃圾。这对发射进入轨道和正在轨道运行的卫星构成潜在的危害。如1981年7月,苏联“宇宙—1275号”卫星,在发射50天后,被一个横冲直撞的金属物击中,于是该卫星被分裂成100余块碎片,加入了“横冲直撞”者的行列。
其次是失效卫星的坠落会造成意外的人身伤害。1987年9月,瑞典一位77岁的老人柏森,在瑞典南部的森林中伐树时,被环绕着地球轨道飞行的一块卫星碎片掉下来击中手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太空垃圾击中的人。这真是横祸自天外飞来。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核卫星的失控坠落会导致局部地区环境的严重核污染。一般坠落到地面的核动力卫星的放射性总剂量约为19000到23000居里,超过国际允许的标准,如果集中倾泻到地球的某一地区,就会严重地污染和危害这些地区的居民和牲畜,而且后患无穷。不幸的是卫星坠毁事故时有发生。据报载,航天大国美国,就先后三次发生卫星坠落事件,幸好不是落入什么海峡,就是带有核装置的部件未被损坏得以及时收回,都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但另一航天大国苏联则没有这么幸运。1977年9月18日,苏联发射的“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于同年的12月18日失去控制。1978年1月24日,卫星带辐射的残片坠落在加拿大西北部约6000平方公里的冻土地带,放射剂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为尽量减少损失,由美国、苏联、加拿大三国组成的搜寻队,以近一年的时间搜寻残片,足足耗资600万美元。事情到此并非了结,加拿大诉诸国际法庭,苏联败诉,向加拿大政府赔款300万美元。这是苏联在多次卫星坠落事故中引人注目的一次。
然而,事隔10年,一条消息不久前又引起许多国家的不安:苏联一颗海洋核动力侦察卫星将在10月底以前坠落到地球上来。按照设计,苏联这类海洋侦察卫星装有大功率的雷达,目的在于探测全球的水面舰只和潜艇活动,由于耗电量大,故采用核反应堆供电。当燃料耗尽之后,由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将其一分为三,其中两部分在重返大气层中因热力摩擦而烧毁,其核反应堆既可用推进器送至800~1000公里的安全轨道自动运行,又可用自毁机构将反应堆炸毁。但是,当卫星的上述两种功能都已丧失,并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完全失去联系时,便只能听任其自由坠落了。今年4月10日,苏联宣布这颗卫星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尤其是它的核反应堆至今未按既定程序从卫星主体分离,很可能造成整体坠落事故,这就更加剧了各国的忧虑。目前,英国国防部已采取一切手段密切跟踪这一卫星;美国的航天司令部也在昼夜24小时不停地监视该卫星的运行;法国则为此专门成立了对付危机的机构,由总理直接领导,一旦该卫星掉入法国领土,它就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救援工作,并调派50架直升飞机随时待命。遗憾的是,卫星具体掉在何处,只有在卫星绕地球最后几圈时才能确定,各国为防万一,只能提心吊胆地密切注视。好在最新消息报道,该卫星的无核放射性危险的仪表舱部分已在印度洋上空烧毁,核动力装置已升入720公里的空间轨道,从而稍稍减轻了人们对它的恐惧。
怎样消弥这种天外飞来的横祸呢?这是当前航天科学亟待解决的研究项目之一。尽管目前还没有多少好的办法,但航天飞机的发射成功却为人类提供了一条“手摘星辰”的途径。如1983年6月、1984年9月、1984年11月,航天飞机已在太空先后捕捉了6颗失效的卫星,在航天飞机上经应急修理重新施放回太空或带回地球修理,改变了卫星在太空失效就废弃的简单作法,也为延长卫星寿命,提高卫星的利用率开拓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