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继东
使爱更爱,使恨更恨,
使欲燃的火种发出耀眼的光,
使思想的水洼变成深沉的潭,
这就是——
只有快乐,才是相对的东西。而痛苦,却无所谓相对。当海浪凶猛地扑向礁石的时候,谁是痛苦的?当焦燥的阳光驱赶开沉静的夜色,并且用它颤抖的金黄与乌云搏斗的时候,谁是痛苦的?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苦命人;每个人都不时地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痛苦;每个人都想向自己信赖的人献上一串痛苦的泪珠,那么谁是最痛苦的呢?
痛苦,只能与心比较。一份快乐,在一颗贪婪的心里,只能是痛苦;一份艰难,在一颗无私的心中,却是一种幸福;一颗脆弱的心,宁愿在醉生梦死中紧紧地抓住那昏沉的快感;而一颗刚强的心,却把痛苦当做一杯有滋味的美酒,细细地品尝着它的香醇。
肉体的苦——痛苦的今天
达观的人,可以在肉体的痛苦中磨炼出许多品质,在磨炼中完善自我,拥有自我。并且在这种磨炼中平衡希望与现实,达到对世态的知足。
勇敢的人,可以借助痛苦的力量,认识自我,强化自我。并且在与痛苦的博斗中,成为征服痛苦的胜利者,然后再去经受更大的痛苦,从而走出一条强者的路。
懦弱的人,只能被动地屈从于痛苦,在痛苦所未及的一些微小的缝隙里找到一丝可怜的欢乐。而当痛苦远远超出他的适应力的时候,他只能用逃避的办法来结束自己苦命的一生。
卑鄙的人,把每一次痛苦,当做一个圈套,在可能的时候,强加给别人——在别人承受他曾承受过的痛苦时,感到欢乐。同时,他也偶尔因此受到自己仅存的一点儿良心的责备。如果有谁遭受了比他更大的痛苦,那么这一天就是他最高兴的日子。
玩世的人,是不在乎痛苦的,无论内心多么空虚,多么难受,表面上都是麻木的,对于那些喊叫命苦的人,他会抛去一瞥蔑视的目光。回过头,往往又会说一句:“真倒霉!”
精神的苦——痛苦的明天
它是一种净化,一种心的净化。一切贪婪因为痛苦变成一堆失望,一切自私因为痛苦变成一颗良心,一切罪恶因为痛苦变成一阵发抖的忏悔。
它是增效剂,使爱更爱,使恨更恨;使欲燃的火种发出耀眼的光,使思想的水洼变成深沉的潭。即使一个平庸的人,也会在痛苦中陡然产生一种抗争的勇气,对一切他愿意选择的目标宣战。当然,痛苦有时也可以使他意志消沉甚至选择死。
仔细想想,在我们以为痛苦造成的悲剧中,总可以找到并不完全属于痛苦的因素,痛苦只不过是个触发器。而那些我们并没想到是痛苦孕育出的幸福中,却恰恰满含着痛苦的血泪。
每得到一份痛苦,并且你战胜了它,它就成熟了一岁,而每当你给别人造成了一份痛苦,那么你就向无知的庸俗迈进了一步,因为你失去了一份痛苦,同时就失去了你自己的部分。
一个遥远的思念,一个缠绵的情爱,一个久久的期待,是幸福的。但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无私的泪,激起了多少次心的颤抖。
有时,人们愿意欣赏痛苦,用坦然,用笑脸迎接命运赏赐给他们的每一份苦难和不幸。这是心甘情愿的无私,用这种无私,他们可以战胜一切痛苦的命运。
有时,人们十分讨厌痛苦,用忍让,用乞求来躲避命运降到他们头上的每一份屈辱和艰辛,同时也躲掉他们应得的欢乐。然而,痛苦象一堆崩裂的山石,最终总要重重地砸在那颗脆弱的心上。
如果不学会去欣赏痛苦,那么总有一天,痛苦的命运将把你埋没,除非你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当你在痛苦的黑夜里久久地挣扎后看到一丝光亮的时候,你是幸福的,这丝幸福,将胜过世界上的一切珍宝。
这就是痛苦。
痛苦的回忆——痛苦的过去
痛苦是一种沉默,一种成功前欢乐的沉默;痛苦是一种黑暗,一种黎明前的黑暗。只有在痛苦中洗礼过的成功才是珍贵的,而那感人的,使人要死一样欢乐的幸福,又大都是由痛苦孕育出的。
不可能没有痛苦,痛苦和欢乐象一个钟摆的两极,想获得多少幸福,就必须承受多少痛苦,要想没有痛苦,除非把生命的钟摆折断。
没有痛苦的一生,是平庸的,因为痛苦是追求的弟兄。而所谓努力,就是一个强者同痛苦的博斗。胜利了,你是欢乐的,幸福的。即使失败了,痛苦也已经组成了你生命的含义。
痛苦是一座座石碑,在你每一次跌倒了又爬起来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带血的记忆。
在过去的岁月里,每一次成功和失败,每一次追求和努力,哪一样不饱含着痛苦的血汗?
只要你还有一颗搏动的心,只要你还有一对迈步的腿,只要你还有一双沾满血并伸向山岩的手,那么,痛苦将永远伴随你,直到你永远睡下的时候。
痛苦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对于自然还是对于人。它不是幸福的,也不是不幸的。
没有痛苦的生命是孤独的,无聊的,就象没有风的大海,没有雷的云朵,没有神秘的大森林,没有悬崖的高山。一切的一切,将变得那样的单调和死寂。双腿,将因为不要痛苦而停止奔跑;双眼,将因为不要痛苦而紧紧锁闭;爱情,将因为不要痛苦而永远没有起伏;腹中的婴儿,也将因为母亲不要痛苦而远离人世……
痛苦是永恒的,但屈服于痛苦的人生象没有痛苦人生一样单调。
就象放弃了困难也许已失去了胜利的机会一样,放弃了痛苦,也许已失去了一份欢乐。
然而,痛苦并不能包括一切,因为还有许多产生它的和它产生了的东西。所以,我想:
就此为止吧!谢谢!
(摘自《黄金时代》1987年第6期)
(题图:李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