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老师和一个自己

1987-11-01 03:29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3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文坛

机遇是可贵的。

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往往需要得到良师指导、知音赏识、伯乐提携等机遇,否则再勤奋也很难成功。

且以艺术史上几件轶事为例——

唐代以画马称绝的大画家韩干,少年时原是一家酒店里的佣工。有一次,他到诗人兼画家王维家里去送酒,正好赶上王维没在家。韩干平素喜欢绘画,苦于没有时间,这会儿便蹲在地上画起来。王维回来见了,很赏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专门学画。韩干诉说家境贫困,王维便慷慨解囊,使韩干得以离开酒店跟着当时的名画家曹霸学画。韩干勤学苦练,画艺提高很快,没几年就声名远扬,被唐玄宗召进宫作专业画家。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得到王维的赞赏与帮助,韩干的绘画才能很可能被埋没在贫困之中。

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机遇更典型。他有幸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母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舅舅阿尔弗莱·勒·普瓦勒万是诗人和小说家,两人都有意识地培养莫泊桑的文学兴趣。莫泊桑念中学时又有幸得到语文老师、诗人布耶的不倦教诲。他的这三位老师都与当时的文坛大师福楼拜交情很好,他们常带莫泊桑到福楼拜家里去,因而莫泊桑又有幸得到福楼拜的教诲。在这些老师的栽培、指导下,莫泊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文学基础,三十岁时便以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象彗星一样骤然升起在法国文坛。

但是,和天资、禀赋一样,机遇也毕竟只是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机缘、条件的利用,有可能变成现实,但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

我们仍以莫泊桑为例。

莫泊桑二十三岁开始学写小说,写完送给福楼拜看。福楼拜是一位严师,看后几乎视为废品,禁止他拿出去发表,只是鼓励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东西里面表明有某些聪明。但是年轻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干吧!”并告诫莫泊桑要培养对事物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扎实练习写作基本功,特别是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而且还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不要急于发表东西。莫泊桑根据导师的指导,几乎用了整整十年的工夫进行观察和写作训练。据说,他的习作稿在福楼拜的书房里堆积得同书桌一般高。正是由于经过了严格训练,有了充分准备,莫泊桑才能写出被福楼拜称为“杰作”的《羊脂球》,成为文坛新星。此后的十多年里(莫泊桑四十三岁就病死了),他更加勤奋,为了寻找写作题材,他不避艰辛远去非洲大陆,遍游美国、意大利,观看各地风光、体察风土人情,搜集民歌、民谣,积累生活素材。在深入创作源泉的同时,他珍惜时间勤奋写作,一连完成了十六部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个剧本和大量杂文,而且都富有独创性,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是莫泊桑成功的根本原因。五个老师和一个自己,关键在自己。试想,如果莫泊桑急于发表作品,不愿做长期艰苦的创作准备,或是成名后不再继续进取,老师再多再好不也是没有用吗?

这方面的教训是有的。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很疼爱长子子遹,经常辅导他学习诗文,并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指点他“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子遹的“机遇”可谓好极了,但他不肯在“诗外”下苦功,不仅没成为诗人,后来还成了一个敲榨勒索、胡作非为的暴吏。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机遇的因素,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因素。

努力奋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机遇,它还可以为自己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巴斯德说:“机遇只幸会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那些捉住机遇的人都是通过努力奋斗在某方面有所专长的人。韩干如果不曾学得一手绘画本领,怎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与赞助?

(艳丽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创作例话》)

(题图:李绍纲)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文坛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当先锋不再先锋
哭正中老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莫泊桑拜师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