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未寄出的一封信

1987-11-01 03:28孟治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6期
关键词:米德南北战争格兰特

孟治平

在四年的南北战争中,林肯肩上所承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失败、灾难、南北双方的相互残杀、朋友的背信、儿子的丧生、妻子的精神病……使他非常痛苦,但他从没有动摇过。将军倒下了,再行委任;部队损失了,再行补充;人民的意志消沉了,再去重新鼓动……

1864年年底,战争接近尾声。林肯肩负的使命,开始从战争转向和平;从南北敌对,转向民族和解。他又满腔热情地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医治战争创伤,安抚战争遣留下来的孤儿寡妇,争取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说:“任何人都不要心怀恶意,对人要以仁慈为怀。”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到今天。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民要求结束战争转向和平的愿望,同时也是林肯对自己一生的反省。

林肯在年轻的时候,待人处事不够谨慎,甚至有些任性。他常常写信指责别人,有时竟将这些信故意扔在乡间的道路上,让路人拾起。

后来,林肯在伊利诺州的斯普林费尔德当了一名开业律师。对于自身的这个缺点,仍旧缺乏自觉。有一次,他又在《斯普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讽一位爱尔兰政客——詹姆斯·希尔兹。当人们读到那封信时,无不捧腹大笑,至使全城舆论哗然。然而,希尔兹这个家伙,可不是好惹的。他看到这封信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当他查明信是林肯写的,马上骑马来找林肯,要同他决斗。林肯是不愿打架的,也一直反对决斗的行为。可是这次就不同了,不同意就得丢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希尔兹的挑战。让他选择武器时,考虑到自己的手臂较长,选用了骑兵砍刀,接着又去找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补习刺杀课。约定的那一天终于到了,他同希尔兹会面在密西西比河的沙滩上,准备拼个你死我活……幸好,双方的副手出面调停,才算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流血。

显然,这在林肯的一生中不是一件小事儿,而是一件险些招至杀身之祸的大事件。林肯从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从此,他再也不写那些挖苦别人,伤害别人的信了,再也不去嘲笑或指责旁人了。而且,他还经常地告诫自己的朋友:“不要指责别人,你自己也不会受人谴斥。”

南北战争开始时,北方联军连吃败仗。后来林肯大胆启用了一位将军——格兰特。他出身平民,衣着不整,言语粗俗,行为莽撞,有人还说他是个酒鬼。林肯心里明白,所有对他的传言都是夸大之辞……后来,竟然有人要求林肯撤掉他的军职,其理由是说他喝酒太多。林肯则不以为然,他幽默地答道:“格兰特总是打胜仗,要是我知道他喝的是哪种酒,我一定要把那种酒送给别的将军喝。”

格兰特没有辜负林肯的信任,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证明他的确是一位卓越的将军。后来竟成为美国第十八届总统。

然而,林肯手下的将军并非都是多谋善战的。有的将军战术唐突,愚蠢,常常把林肯急得团团转。

1863年6月,葛底司堡战役的第三天,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率军向南撤退,途中恰遇一场暴雨,田野顿时成了一片泽国。当他们抵达波托马克时,一条河流横在他们的前头,河水猛涨,漫无边际,根本无法渡过。而背后又有北方的追兵。显然,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了绝境。这对北方联军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一举歼灭或俘获他们。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就会立即结束。怀着这个迫切的愿望,林肯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米德将军率领部队向罗伯特·李发起攻击,命令他事先不要召集军事会议以免贻误战机。在发出电报的同时,还特地给米德写了一封手令,要他立即行动。

可是这位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硬是先召集了军事会议。他犹豫,观望,寻找种种借口反复打电报向林肯进行解释。结果,河水退了,罗伯特·李的队伍也就过河而去。

这件事简直把林肯气疯了,他冲着他的儿子罗伯特·林肯大声喊着:“我的天啊!这是怎么搞的?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把他们套住了,伸手就可抓获!可是我说什么,做什么都调不动这支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位将军都能够把罗伯特·李收拾掉,要是我在那里,我自个儿也能够把他狠狠地揍一顿!”

失望之余,林肯坐了下来,提起笔给米德写了一封信。当时的林肯,在措词上已非常谨慎和节制。而这封在1863年写成的信则不能不说是极为尖锐的指责了。

“我亲爱的将军:

眼下罗伯特·李已经逃之天天。由此而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我想你横竖是不会领会的。他曾是一只瓮中之鳖,要是我们当初伸手将他抓获,配合我们近来节节取得的胜利,这场战争本可结束了。而今天呢?还得象现在这样的没完没了地打下去。

要是象您所说的那样,上个星期向罗伯特·李发起攻击是不安全的。那么,在河对岸,您又如何能平平安安地去实现你的目标呢?您知道,您能带过河的兵力仅仅是您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二,这太少了!因此,指望您能如此奏效是没有根据的,我也根本不会相信。难得的战机已经丧失,为此,我感到无可比拟的悲恸!”当米德读到这封信时,会做何反应呢?

然而,米德压根儿没有见到这封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林肯的陆军部长,埃德温·斯坦东,曾化了整整十年的功夫去研究林肯的一生。他说,据他的猜想是这样的:林肯写好这封信后,抬头向窗外望去,自言自语地说:“等一等,也许我有些操之过急。我是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发一道命令,要米德去进攻,这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要是我当时在葛底司堡,同米德一样,目睹那样血肉横飞的惨状,耳闻受伤士兵的痛苦呻吟和死亡时撕裂肝胆的惨叫,也许我不会急不可待地去下令进攻。一旦我有了米德那样的胆怯心理,我也会重复他所做的一切。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这封信发出去又有什么用处呢?我是发泄了胸中的怨气,而米德呢?他肯定要竭力为自己申辩,激起强烈的不满情绪,自然也会指责我的不是,这样一来,势必损害一个指挥员的威信,最终会迫使他辞去军职。”

想想过去,那些尖刻的指责又有哪一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呢?于是林肯将这封信搁在了一旁……一直到他去世后才从他的一大堆文件中冒了出来。

(插图:崔友利)

猜你喜欢
米德南北战争格兰特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十九)胜利返航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Little Women
赛得·米德:未来设计者
试论南北战争的非正义性
英收藏家网购老旧坦克 油箱里发现5块金锭
狗“开”拖拉机撞死农场主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
用“良药”换回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