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幼元
一
在人生的旅途中,陈红也许是个天生的“弱者”。她那副弱柳惊风的样子,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三十多岁的她,患有多少种病?从小到大,上过多少次医院?这些都多得成了“未知数”。
然而偏生是她,这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陈红,去年底出版了一本与人合作的《新编绒线花色编织》。23.4万册书,上市不到两星期,就销售一空。于是出版社决定,再版十万册。权威人士评介说:
“要是这本书出版早一点,准能评上1986年十大科技畅销书!”
于是,上海一家出版社要求她以后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新作;
《上海服饰》杂志要求她每期提供一个版面;
年内,她还有两本绒线花样编织的新书即将出版……
有人赞叹,有人敬佩;有人疑惑,有人不解……
3月的一天,我找到了陈红,寻找一个生活中“弱者”的成功轨迹。
二
她曾经有过坎坷的过去,天生弱质偏又生性好强。
当年“一片红”,按说陈红有肺结核,不在“红”之列。可她受不了工宣队的冷言热语,头一甩,就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大荒。 才到东北那会,一个战友病倒了,急需输血。陈红第一个报了名。医生一看她那弱不禁风的身子,直摇头。可医生拗不过好胜的她。300毫升鲜血输出了,陈红在床上“横”了半天起不来。
六年后,陈红带着好强留给她的一身病痛,成为第一批病退人员回到了上海。初时在里弄生产组,几易工种,块把钱的日工资,做一天算一天。以后又顶替进了邮政局。她依然好强。不管到哪,她工作的速度、质量,都是数得上号的。
然而病弱的生命之躯由不得她的意志。她有时昏倒在单位里、公共汽车上、马路边……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于她却是水月镜花。
她失望,她迷惘。一贫如洗,整日与医院、药罐子打交道,人生的意义何在?“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当时的国家足球队总教练,体委训练局负责人之一的年维泗再次到了陈红的居所。严格来说,年维泗是来探望陈红的未婚夫小沈的,因为他与小沈的父亲——一个球迷有着简单而深厚的交往和友谊。这一次,年维泗明显地感到了这对年轻人生活的困窘,特别是陈红的消沉郁闷。
“小红,人生在世,磨难曲折是免不了的。天无绝人之路,你应该振作起来,找到一条属于你的路。”年维泗劝导着。临别,他悄悄留下了二十元钱。回到北京后,他又写来了长信,还寄上四十元钱。
这位忠厚长者对一个普通青年的关怀体贴,唤醒了陈红那渐已麻木的心。生活的弱者难道会永远是弱者?她思索着,期待闯出一条弱者的成功之路。
三
那一年的夏天,丽日高照,蝉声高唱。陈红却躺在病房里,百般无聊。她翻阅着小沈送来的《文化与生活》杂志。
“这有什么稀奇,我也织得出。”陈红指着该刊绒线编织征稿稿样说。
“是吗?那你编几个花样送去试试。”
陈红当即在病榻上编织了四块样式,让小沈寄了出去。
偶然和必然,永远是和谐的统一。陈红这随意织成的四块花式,注定她已经找到了的成功之路。半年后,陈红突然收到了一份杂志。她似有所感,连忙翻开一看,她的两块样式被选用了。陈红感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几天以后,陈红用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八元钱稿费买了一套早就看中的杯子,为的是天天看它、用它。
似乎弱者都有一种爱美的癖好。陈红自小就喜欢洋娃娃。那时,她还在东北,回沪看到了一只大洋娃娃,她毫不犹豫就掏出身边仅有的十多元钱买下了。回到东北,暇时就给这洋娃娃编织新衣,一年四季的绒线衣织了十几套。这也练就了她一双裁剪织衣的巧手。这一次偶然的成功,她心中发现了一线希望:搞编织,也许就是我的路?于是她一头扎了进去,整天编呀,织呀。年维泗得知此事,特意几次托人从国外带来最好的绒线送给她。
当她在病床上构思新的花式,当她用丈夫的学生证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当她啃着馒头抄描港台新款式,当她跟在路人后面走上一小时为了看清毛衣花样,当她晚上和丈夫儿子争夺家中唯一的桌子……真不知道她虚弱的躯体中何来如此的力量。这就是古人说的“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在她第一次发表作品后的四年里,陈红编织的绒线新花式,少说也有上千种。
然而命运又跟她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四年里陈红的作品只有一幅被某杂志刊用了。她一无所成。成功,“何姗姗其来迟?”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陈红期待着,用纤弱的双手编织出自己的春天。终于,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得知了此事,在看了陈红的作品后,出版社决定出专集。于是,去年底,陈红的《新编绒线花色编织》面世了。
为了庆贺,不久前,陈红和孩子、丈夫几年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新片《芙蓉镇》。开映不到半小时,陈红却倚着小沈的肩膀睡着了。她,太累了……
“现在,我每天都要编织六、七个新花色,要稿子的太多了。我希望能很快编成一本全彩色的,具有中国第一流水平的花样编织集。我得加紧,谁知道哪一天我就会躺下干不动了。”采访结束时,陈红这样说,眼中充满了执着、希望。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我不记得这是哪位名人的名言。仰望夜空,星汉灿烂。生活中,不应该有弱者。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