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壮美的竞技

1987-08-24 05:50王守忻
中国青年 1987年4期
关键词:拳击手业余冠军

王守忻

什么是拳击?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育项目?在我国不少人的心目中,拳击往往和凶残、野蛮等暴力概念联系在一起。其实,只要我们粗通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粗通现代拳击运动科学系统的训练及严格的竞技规则,就会对它有正确的理解,甚至会喜爱上它。

伴随人类的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不是甲骨文,不是岩画,也不是石器和火种,而是为维持自身不被灭绝淘汰的搏击。所以,搏击作为人类文化中最特殊的部分,被世代相传,并成为人们在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拳击是搏击的一个重要种类,有资料表明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角斗。被俘虏来的奴隶或手持刀枪,或赤手空拳,与人与兽进行野蛮的残杀格斗,全无规则和安全可言。到18世纪初,英格兰设立的有奖比赛中开始出现有规则的拳击较量,以后逐步发展成一种科学的、有安全保证的体育运动。自1904年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它就被列为历届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并在世界各国中迅速推广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拳击运动分为职业和业余的两种比赛,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比赛。所谓职业拳击是指运动员上身赤裸,手上戴小而薄手套的拳击比赛;而业余拳击则是上身穿背心,头上带保护头盔,手上戴大而厚的手套的拳击比赛。它们在比赛制度和规则上有很大区别,业余拳击比赛每回合三分钟,共进行三个回合,而职业拳击比赛每场要进行十到十二个回合,回合间休息都是一分钟。业余拳击赛的规则保证安全而严格(奥运会、亚运会的拳击都属于这类业余赛),而职业拳击比赛,运动员为了追求高额酬金,不顾个人安危,常不择手段击败对方,往往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因此,通过正确的科学训练,旨在增强、磨练人们顽强毅力的业余拳击运动是应该得到提倡和开展的。

在我国,拳击早先叫西洋拳,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到我国的,目前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但在清末民初,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就有了拳击运动,并曾有过中国拳击手多次击败外国拳击手的历史,如上海的郑吉常先生、蒋维廉先生和周士彬教授。

那是1929年初春,苏州河岸已经冒出点点嫩绿,前世界中量级冠军日本拳击教练山本带几个年轻的拳击手来上海进行比赛交流。有一次比赛,在英国斜桥总会(即现在上海电视台的地方)进行,由上海精武体育会拳击班学员郑吉常与日本青年拳手对阵。谁料开赛后,双方交手不到五秒钟,郑吉常就以凌厉迅猛的左直拳连连击中对方,顿时使在旁观战的山本教练大惊失色,立即命令中止比赛,并连声说:“厉害!厉害!‘毒蛇!真是‘毒蛇。”“毒蛇”是形容其出拳神秘机警迅速凶猛,象昂着头的眼睛蛇,突然发动袭击,使对方无从防御。这对一个拳击手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赞誉。1930年,年仅19岁的“毒蛇”郑吉常在南京路繁华地区西侨青年会(现上海市体委所在地)与英国皇家海军轻量级冠军阿尔费艾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拳击比赛。在第三个回合快结束前,郑吉常奋起神威,以他那“毒蛇”般的直拳向阿尔费艾发起凶猛进攻,用一记漂亮的右勾拳狠狠击中对方,不容喘息之机,又以连珠炮似的直拳猛击,取得最后胜利。可是有的外国记者竟怀疑这样强悍的小伙子可能是日本人或是菲律宾人,郑吉常操着广东口音的上海话,自豪地大声宣布:“我是中国拳击手!”

在郑吉常先生的学生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曾被誉为“上海拳王”的周士彬(现任上海体院教授)。1946年秋,在上海举行的中、美、意、葡等七国拳击赛中,周士彬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最后与号称“大力士”的苏联选手巴利柯夫争夺冠军。巴利柯夫在当时的欧美拳坛堪称一霸,有与多国拳手交锋而未输一场的赫赫纪录。这次与中国人对垒,他根本未把对手放在眼里,可两个回合下来,他便被对手打得头晕眼花,狼狈不堪。第三回合,是决定胜负的时刻,他拼命想挽回败局,但周土彬灵活凶猛的重炮拳击逼得他退到场角,毫无回击之力。最后周士彬一记漂亮有力的右勾拳,“啪”的一声,使骄狂一时的“大力士”瘫倒在绳圈里。24岁的周士彬荣登冠军宝座,为中国人争了气,一时成为人们传诵的英雄。

建国初期,拳击运动也曾得到相当的开展,并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学习拳击的。本来我是搞体操的,为什么会转而学习拳击呢?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那段话,不了解它时感到这项运动很危险,一旦亲身接触它,尝到它的妙趣,就会喜爱上它、迷恋上它。想想吧,当对方一记记凶猛的重拳打得你眼花缭乱、奇痛彻骨,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你能咬紧牙关挺住,最后将对方击倒,或者你巧妙地躲开对方一次次攻击,用自己刻苦训练得来的精熟拳术,破了对方的着法而打败对手,那么此刻你该会是怎样一种欣慰和快乐呢?那是一种愉快满足的体验;是一种自身性格、精神乃至躯体的美的完善;是一种坚强无畏的崇高感。我想这就是体育运动之所以能激励自己,也能激励别人的那种竞争精神和美感。

我在自己不长的拳击生涯里(1953年开始,1954年被取消,1956年至1958年恢复了三年后又被取消,至今27年),曾四次夺得全国轻量级冠军。记得1953年第一次试着参加全国拳击比赛,那时不分重量级别,可我硬是把一些比我高一级,甚至高两级的拳手击败,夺得冠军。1957年是我拳击状态最佳的一年,技术成型,体力旺盛,在同一级别中国内没有对手,别人跟我打上两个回合就不错了。拳击的输赢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输了,你会加倍激励自己刻苦训练磨砥,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技艺,强壮自己的体魄,再去与对手一决高低;赢了,也会使你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要加重加严锤炼自己,超过自己。上拳台之前,无论你是什么拳王、擂主,只要最后不能把对手击倒,最后裁判不举起你的手,就不能认为你是胜者、强者而放松下来。你必须时刻保持最佳的体力、最佳的激情、最佳的信心和最佳的技术,也就是时刻保持着自己是个最强壮、最完善、最优秀的人,才能在这小小的拳坛上站住脚。这就是拳击,就是激烈的毫不留情的贴身搏击显示的魅力。

虽然在1958年以后,国家又取消了这一运动,但拳击留给我的东西,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我的信念就是不怕打击,多大的打击我也不怕,因为一个拳手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忍受常人忍受不了的打击刺激,对此视若平常,视为理所应当,而且打击愈烈,反击愈烈;刺激愈强,意志愈坚。

拳击运动留给人的享受和启迪远不止这些。你体壮块足,但一通胡捶乱打也不行,还要斗智斗勇,智勇双全才行。一场精彩的拳击比赛象下一盘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拳击中那些攻防转换,闪展腾挪无不透着一股深邃的哲学道理,你不去领悟它,不进入那玄妙的境界,你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拳击手。

目前国际上拳击运动现状如何?我们与世界水平有多大差距?美国素有“拳击王国”之称,多年来不断涌现出世界一流的职业拳击手,称霸世界拳坛,如著名的阿里、路易斯、霍姆斯、斯宾克斯,他们代表了当代世界拳击最高水平。即使在业余拳击赛中,美国在历届奥运会中也一直占统治地位。其他国家如苏联、古巴、意大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都是具有世界水平实力的国家。拳击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即突出拼打的精神,要在大强度、大密度和具备较强的抗打能力基础上发挥技术风格。还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较高的承受打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打不烂、摧不垮的高水平身体素质基础,即使具有再好的拳击技术,也没有资格挤入国际竞赛的拳击台。而我们的运动员与世界最大差距就在这里。有一种说法:在比赛中隔着一道网子,中国人的能力水平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谁也不怕了,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撤了网子,身贴身地竞争,中国人就不行了,如足球、篮球、摔交等。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或许正是自身抗打击、抗冲撞的素质太差了。第十届亚运会上,南朝鲜选手一举夺得拳击12枚金牌,并不是他们技术有了什么重大突破,而确确实实是他们拼打精神的顽强和抗打能力大大提高了。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我国将第一次参加拳击比赛。因此,从现在起培养和训练能贴身拼打争搏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当务之急。这个过程肯定是异常艰苦的,但当你击败对手,夺得冠军时,你的苦乐将使其他任何苦乐都变得无足轻重。

猜你喜欢
拳击手业余冠军
拳击手
身披五彩战袍的海底拳击手
抢跑“抢”来的冠军
拳击手的秘诀
业余也疯狂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