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研究生引起的思考

1987-08-24 05:50袁光厚
中国青年 1987年4期
关键词:四门学位学期

袁光厚

峨嵋山下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被淘汰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记者跟踪采访了校方和研究生的导师,探究事情的原委。

从研究生退学审批表看出,这3名去年退学的研究生,原因均属学习成绩达不到要求,校方说,一次淘汰这样多的研究生是多年来没有过的。

然而,这仅仅是向研究生敲响的一次警钟。

记者和一些教授及有关负责同志,一一分析了退学的研究生的情况后,深深感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淘汰不合格的研究生必将成为制度。因此,考上了研究生也并不就是端上了“金饭碗”。尤其在那些治学严谨的学校,这无疑更是顺理成章的事。

让我们来作一番剖析吧。

A生是1985年考上西南交大的研究生。据他的导师介绍,这位个头高高的青年,人很老实,学习颇为努力,家庭又对他没有多大牵挂。可是,第一学期考试的四门课中有两门不及格;第二学期考试的四门课中又有两门不及格。学校根据“不及格的课程超过两门必修课应予退学”的规定,取消了他的研究生学籍。

导师发现他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是要根底扎得不深。他是由应届大学毕业生直接考上研究生的。大学期间成绩中上。毕业前他抓紧时机拼命地复习应考的课程,终于闯进了研究生的大门。可是,研究生毕竟是一个新的台阶,靠为应付考试而“热炒热卖”所学得的知识,是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的深造要求的。尽管他因学习弄得头疼、失眠,但考试时仍然常象坠入云里雾中。

象A生这样基础差的研究生被淘汰不是偶然的。联系到当前研究生结构的变化,许多教授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从总体倾向看,由大学毕业直接考入研究生的“四门”(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学生,为什么不如社会上招收的研究生“后劲”大?

西南交大就有一个突出的例子。1978年进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韩思慧,曾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山区小厂当了4年工人和6年技术员。考上研究生后非常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在教授们的指导下,1980年他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法国留学,到法国后又以惊人的努力和智慧,以特优成绩攻下了法国的最高学位—国家博士学位,而且有两篇重要论文先后在第七届、第八届原子能反应堆结构力学国际会议上获得各国专家一致好评,他写的《材料的硬化和软化规律的描述》被作为特约论文,刊登在会议报告书工程力学卷的首卷。他的博士论文也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评选为优秀论文。他以自己的出色成就为中国留学生争得了荣誉。1986年他回国后就被西南交大聘为工程力学系的教授,年仅41岁。

教授们从正反的事例中感到,要保证研究生的质量,首先得从选好苗子做起。他们认为,如果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就应着眼于那些根底深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更主要的却应招收那些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一定社会实践,有研究能力和良好思想素质的青年。但在现在单纯以考分决定录取的情况下,这样的青年往往因复习条件等限制,竞争不过应届毕业生。这就要求社会上要为这样的青年热忱地创造报考条件。当前研究生的结构变化是“四门”学生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这是令人担忧的。

B生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研究生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她是与A生同年从本科应届毕业生中考入的。这位21岁的姑娘在大学成绩还不错,脑子灵,身体好,还是学校创纪录的运动员尖子。可是,考上研究生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匆匆忙忙地结了婚,还让爱人请假来校准备报考研究生,沉恋在小家庭的幸福之中。导师一再提醒她不要误了学习,而她似乎学位已经稳拿,并不在意。结果,两个学期考试下来,两门必修课不及格。她的爱人没有考上研究生,她也被退了学。这时她难过极了,但后悔已晚。

她的系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许多年轻人一考上大学就认为端上了“铁饭碗”,高中时那种为考上大学而拼搏的劲头消失了,甚至提出“六十分万岁”的口号。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倾向正向着研究生领域蔓延。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只要拼命闯入研究生的大门,硕士、博士学位就可以唾手可得。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教育改革的深入,已经开始触动了大学生的“铁饭碗”,那么,对学习上“开小灶”的研究生,想要通过“混”学位而获得‘‘金饭碗”,显然也是此路不通。B生的被淘汰不就是一个红灯信号么!

最后,我们看一下C生。从退学审批表看,他的学习成绩比较畸形,两学期考的10门课中,两门80分以上,其中一门是92分,其余却只有60多分,但都在及格线之内。他是自动申请退学的。

对这位同样是由应届毕业生考入研究生的青年的退学,师生的反应并不一致。有的认为,80年代的青年就应该有个“自我设计”。C生虽然进了研究生的大门,但发现此道并不如意而“急流勇退”,说明他尊重“自我”,其精神可嘉;而有的则认为他是“眼高手低”,考上研究生后就自视高人一头,认为有些学科“没啥了不起”,在飘飘然中掉了队。掉了队又不急起直追,渐渐由无信心变为无兴趣,终于感到拿学位无望而申请退学。

导师的分析中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C生对研究生这一难得的深造机会采取了极不珍惜的态度。当他递交退学申请的时候,导师考虑到他只要集中精力,发愤攻读薄弱学科,还是有条件跟上来的,因而要他对退学慎重考虑。而他却以一种轻率而又自负的口吻说:“我早就考虑好了!”谁知,当他参加了一段实习、发现社会上对研究生格外尊重时,又提出要收回申请。但此时校方经全面考核后已作出决定:“由于对所学方向无兴趣,因而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无培养前途,同意退学申请。”

C生这种近乎儿戏的态度,使他最终丧失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他生活中的一大憾事。在C生身上,自我意识的确是强烈的,但这个“自我”的盲目成分很大,而且显然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而拼搏”的高层次理想。我们不能不向研究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当你在向高学位进军时,当你在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事业道路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该有哪些衡量尺度?

猜你喜欢
四门学位学期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法拉利揭幕首款四门四座车型——法拉利Purosangue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寻衅滋事之玛莎拉蒂Ghibli对决奔驰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