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理论的创获

1987-07-15 05:54戴金珊
读书 1987年5期
关键词:宏观运行机制产业结构

戴金珊

学林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是近年来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中结出的一颗果实。它的问世表明:社会主义中国也要经济分析、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大有可为。

在一些囿于传统政治经济学框框的人看来,资产阶级经济学不谈社会制度演变而津津乐道皮毛的经济现象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更替的,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能为我所接受。然而,本书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论证揭明:被视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恰恰充满着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而且正因为有这个基础,马克思才得以深刻阐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今天,在我们还不能象伟大的马克思那样集制度变化研究和运行机制研究于一体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固然要加强规范性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但为了使当务之急的国家对经济的调节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先实事求是地研究经济运行机制。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一定的经济制度确定下来之后,将对社会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何种影响,而经济主体的行为又将引致何种必然结果,等等。因此,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有实证的经济学。实证地研究经济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供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依据和手段。这是有效地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

基于导论中的这种深刻思想,三位不同学科的年轻作者走到一起,共同作战,广泛涉猎、思索、借鉴苏联东欧一些著名经济学者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论述和西方经济学中有益的分析工具,充分体察我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多年经济实践情况,终于成就了这样一部风格新颖、系统严密、自成一家之说的力作。

初看起来,本书的体系编排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框架:由说明社会主义国民生产活动的衡量与平衡开始,先从实物形态上探讨国民收入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形成及其关系,继而加进货币因素影响的分析;在此静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动态过程;最后,从封闭经济转入开放经济,建立一个更接近现实的经济运行模型,由此提出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建设性意见,亦即宏观经济控制的分析。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形式。全书的具体内容并非如此。在这个形式后面,深藏着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创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艰辛尝试和创造性成果。

正如著名经济学教授蒋学模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这本书决非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介绍或简单模仿,而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动的创新著作。”最显要的例子如,作者没有简单采用西方经济学中一以贯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而是采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物质平衡体系(MPS),在可能范围内对二者进行了对比。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而本书则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实际和东欧一些经济学家长期研究的结论,以总需求过度膨胀、即现实生活中的短缺作为全书分析的出发点,展开层层严格推论,得出建立我国双重控制宏观调节机制的重要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面对的是资本主义无组织的市场经济,只要研究社会总量关系就够了,不必研究基本产业结构问题。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有计划的经济,基本产业结构乃由国家调节,这就使得总量分析必须与基本产业结构运动的分析相结合。因而,本书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该包括对基本产业结构的研究”(第28页),并作了力所能及的论述。

一部创新之作难免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不足,然而它已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运行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符钢战、史亚富、金重仁著,学林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版,2.98元。)

猜你喜欢
宏观运行机制产业结构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