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成康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在《牡丹亭》中描绘了香山即澳门的风土人情。剧中香山多宝寺的住持僧在初次登场时有这么两句唱词:“一领破袈裟,香山里巴”。
多年来,很多有关汤显祖的著作和论文,如徐朔方的《汤显祖年谱》,黄文锡、吴凤雏的《汤显祖传》等,都对“香山里巴”之句作了这样的解释:“‘香山里巴,指澳门三巴寺。三巴寺,西名圣保罗(sanpao1o)教堂的音译。”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
由耶稣会士兴建的澳门圣保禄大教堂,葡文名字为sanpaulo,当地中国居民又称之为三巴寺。它奠基于1602年,竣工于1637年。在1602年以前,耶稣会的教堂甚小,并且也不叫圣保禄大教堂。而汤显祖系于1591年入游澳门,于1598年写成《牡丹亭》,此时圣保禄大教堂尚未奠基。
“香山里巴”的“巴”字,实际上是葡文padre的译音,词义是“神父”。“香山里巴”的真正含义,是香山里的神父。“一领破袈裟,香山里巴”,是古代戏剧中一个人物在首次亮相时例需进行的自我介绍,是这个天主教神父的“自报家门”。
读书1987年11期
1《师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10期
5《工业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莲》2024年9期
7《世界博览》2024年21期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6期
9《现代食品》2024年4期
10《卫生职业教育》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