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是智慧的黑夜

1986-11-01 04:18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5期
关键词:强人路漫漫其修远兮牛顿

松 林

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知识的物化。换一句话,可不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拥有知识,你也就拥有财富。比如,你拥有建筑的知识,你便有了一幢幢楼宇、一座座桥梁;你拥有原子的知识,你便有了原子反应堆,有了原子弹、氢弹;你拥有宏观与微观的知识,你便得到整个物质世界。当然,你必须同时是个实践家。

知识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取决于它的制度,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它对知识的占有,因为制度也是来自于知识的啊!

人呢?应该怎样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呢?谁拥有今天的知识,谁便是今天的强人,谁拥有明天的知识,谁便是明天的强人。这难道会有什么疑义的吗?

知识需要更新,但不会死亡。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男才女貌,多少风云人物、芸芸众生,一个个地死去了,变成了泥土,化成了灰烬。而知识却不会死。华陀的知识,鲁班的知识,蔡伦的知识,毕昇的知识,直至今天还在为人类造福。屈原、司马迁死了二千多年,杜甫、李白、白居易死了一千多年,曹雪芹也已死了二百多年,他们的书,还是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知识,对人类有用的知识,是永远不会湮灭的。

知识非但不死,而且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展着,变化着,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从火的发现到火在各领域的运用便是例证。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人们可以看到,前天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牛顿三定律,而昨天的爱因斯坦,却以他那辉煌的狭义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把力学推进到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领域。今天呢?今天的人们不是在爱因斯坦理论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吗?

知识不死,知识与日月同在。

知与无知区别何在?

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人。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它总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样,对于掌握这种知识的人,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他可以随时随地汲取他所需要的知识,也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他所要传播的知识。他的活动范围很大很大。而缺乏知识的人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是要受限制的,要受时空的限制。他不是个自由人,是个受限制的人。那么,他的价值呢?他的作用呢?是不是同样也受到限制了呢?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而“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是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

如何改变那种缺乏知识的境况呢?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求索。

求索将使人从无知转化为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求索很难,求索更快乐无穷。

求知之路崎岖不平,然而它充满希望之光,愈是往下走,愈是感受到它对人生、对社会的巨大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啊,朋友,求索吧,追求吧,让我们象追求阳光追求未来那样去追求知识吧,象饥饿的人追求得以温饱的食物那样去追求知识吧,象干渴的人追求滋润心田的甘泉那样去追求知识吧。

(摘自《福建青年》)

(题图:周建明)

猜你喜欢
强人路漫漫其修远兮牛顿
名人名言
小学低段育人专题活动中当代英雄榜样教育路径初探
红豆
一个人出门远行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失信的牛顿
“强”与“寿”的分道与融合
补课这件事
本 期 导 读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