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
柳比歇夫是俄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他一生博学多才,成果累累,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的专述和论文,内容涉及科学史、昆虫学、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和哲学等。为什么他能作出这么多的贡献呢?
柳比歇夫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科学家,因此,他懂得时间的价值。他说过,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不是短时期,而是成年累月地没有时间进行思索,那将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倘若不改变表面上看来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柳比歇夫还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运筹时间的人。从1916年元旦开始,他就采用一种时间统计法,对自己每天的任何活动——读书、写作、实验、休息……等等,都一一记下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甚至对每种工作的每一道工序需要多少时间都算得一清二楚。他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核算,并且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他要从对时间的记录核算中,不仅找出那些被浪费掉了的时间作为后车之鉴,更主要的是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运筹规律来,以便利用这个规律,进而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他把一天中的有效时间算成十个小时,这是真正工作、读书、思考、实验的十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专心于一件事,不为周围任何事情所干扰,规定的工作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误差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十。
对时间合理地安排,高效地利用整片时间,但这还不够。柳比歇夫想方设法有效地利用每一片零碎的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散步的时候,他捕捉昆虫,或是思考某个问题,身体活动了,大脑也活动了,收获也随之而来。在一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坐电车的时候,有空位子,他坐下来看书。站着也不要紧,他两眼望着车窗外,脑子却象机器一样转了起来,……
不过,柳比歇夫并不是“废寝忘食,昼夜兼程”,他也懂得,时间利用得再充分,也总有个限度,一个人的精力再旺盛,也总有个极限。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己在读、写、工作和思考等方面到底能干多少?他决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而是沿着能力的边缘前进,以便把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