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慧眼识“三苏”

1986-11-01 04:13叶世昌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
关键词:苏洵苏辙进士

叶世昌

欧阳修和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在苏洵父子(后人合称“三苏”)成名前,欧阳修已经担任翰林学士等官职,不仅政治地位高,且在文学上有很大影响。而苏洵父子的文学才能,都是在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下,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重视的。

苏洵是四川眉山人,比欧阳修只小两岁。他在二十七岁以后方发愤读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弄通了六经和诸子百家,并写出了《权书》《论衡》《几策》等一系列击中时弊、文笔犀利的政论文章。

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张方平任成都府行政长官。他听说苏洵学有成就,便向朝廷推荐。但整整过了两年,尚不见朝廷的答复。他考虑到自己的推荐不起作用,就又把苏洵介绍给欧阳修,想通过欧阳修的影响力,使苏洵的才学得以发挥作用。

欧阳修与张方平原有政见矛盾,但并不因此而对他推荐的人心存芥蒂。他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大为赞赏:“这多象荀卿子的书!”竟把苏洵比作了荀子。

欧阳修迅即起草了《荐布衣苏洵状》,将苏洵及其文章推荐给仁宗皇帝。在推荐书中,他称赞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苏询果然得到皇上的启用,破格授与校书郎的官职。而苏洵也不负欧阳修的推荐,在翰林院工作得十分出色,获得同僚的交口称誉。

苏轼和苏辙自幼刻苦学习,于嘉祐二年(1057年)一起参加进士考试。在这次考试中,考官梅尧臣在阅卷时发现一份文采斐然、见解出众的试卷,将它呈请主考官欧阳修过目。欧阳修读后赞叹不已,坚持定为高等。发榜以后,才知道是苏轼的卷子。而苏辙的试卷也很不错。他们兄弟两人双双中了进士。

欧阳修尤其感到苏轼在文学上会超过自己,但他并不因此而不安,反而觉得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说:“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也。”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让贤精神。

苏洵父子,父亲被欧阳修推荐给皇上,儿子被欧阳修录取为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尤其是自那以后,士大夫们都争相传诵“三苏”的文章,许多学者也都模仿他们的笔法,顿使文风为之一变。

欧阳修一生识拔过不少人才,对待“三苏”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例。

(摘自《文化与生活》198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苏洵苏辙进士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洵焚稿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四进士(上)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苏老泉大器晚成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