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川
某科研机关曾做过这样一种试验:将成绩劣等的学生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说,你们成绩不好的原因是智商太低;对另一组说,你们成绩不好的原因是方法不当。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前一组学生的成绩依然如故,甚至还有下降,而后一组的成绩却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试验说明,认识到自己前途是可以选择的,这会大大发挥人的主动精神。
“智商太低”的结论可能是客观的,但实际效果是排除了其它可能的发展机会,从主观上切断了努力的愿望,这自然不会取得进步。“方法不当”则消除了宿命的色彩,当它指出问题在于方法之时,也就指出了改变方法和重新选择的可能,结果当然是积极的。
这种看来只是鼓励学生自信心的心理学方法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回顾历史,传统社会具有浓重的宿命色彩。由于生产力很低,人们只能在自然条件的束缚下活动,靠天吃饭,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久而久之,形成了顺从天命的消极人生观。
由于大工业的产生、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人们逐渐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商品、技术、信息的广泛交流使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机会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消极等待上帝安排的现实,不如主动地选择一个更为满意的现实。
改革前的中国,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比较封闭,所有制结构、就业体制、教育体制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每个人的选择性。改革为青年开拓了充分发展自己的广阔天地。多种多样的就业形式、学习条件和劳动岗位,使一个人在一个地区、一个岗位上厮守终身的现象越来越少。因此,改革也向青年提出了素质上的新要求,这就是锐意进取和主动选择的人生观。以往迷恋于“不如有个好爸爸”的青年,现在正把信心建立在自己的明智与果断之上。当然,打破了盲目依赖国家这个“大锅饭”之后,就需要由自己来承担责任和风险。只有那些具有崇高理想、科学态度和现代化观念的人,才能成为现代化社会中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