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 敏 刘阳光
当病人住进了医院,如果是病情需要做手术,医生就要对家属进行“术前谈话”。“术前谈话”是医院工作的一项常规,它不光限于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手术科室,有时内科、传染科这些非手术科室,为了诊断某些疾病,需要做一些特殊检查,也需要进行“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包括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医生向家属及单位负责人交待病人目前的病情,目前的诊断,病情的转归,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医生对手术危险所作的准备,手术效果的客观评价,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等。
比如,胃溃疡病人需要行胃切除术,医生就要根据病人溃疡面的大小、病史长短,溃疡原有的合并症,以及职业的不同,决定是做胃金切除术,还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在手术过程及术后,随时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和并发症。如术中有麻醉意外、术中误伤,术中大出血;术后有体重减轻、腹泻,贫血、吻合处排空障碍、“倾倒”综合症等等;术后溃疡还有可能复发。这就要求家属冷静对待,配合医生的工作。
再如,乳腺包块怀疑是乳癌的病人,医生常常为了明确诊断,先要在病人的乳房病变处开一小口,取一部分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这时,病人和家属都应明白。这种开刀,不过是一种检查方法,开完刀并不等于治疗结束;有些疾病常常需要开两刀,甚至三刀才能治好。同样,甲状腺肿块取颈前淋巴结检查也是如此。
另外,各种探查性质的手术,如妇产科的剖腹探查术,脑外科的开颅探查术,胸外科的剖胸探查术,骨科的神经、肌腱探查术等,有的探查进去后,虽未做什么具体手术,也未取下什么组织或器官,但进去后能明确诊断(如排除恶性肿瘤等),这也是有意义的。
作为病人的家属应该明白,术前谈话是医院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医院外科各项制度是否健全的标志之一。家属既不能认为它是普通的例行公事,是医生的事,自己关不关心一个样,因而疏忽过去,也不能因为手术可能有许多危险和并发症而轻易放弃手术。因为一旦医生决定做手术,决不是盲目的,总是有其道理的,可能做手术比不做手术对病人更有利。
家属与医生谈话时,情绪不要太紧张,要充分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医生也应该认真细致地把病情介绍给家属。家属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提出,医生会很好地予以回答。同时,家属对医生未能观察到的病情应及时报告,以便配合医生,使能更好地正确诊断和考虑治疗方案。谈话完毕后,家属要在谈话簿(或者叫手术志愿书)上签字,这也是术前谈话的一项内容,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这将作为法律依据而保存的。一般签字要求态度明确的答复,或者同意手术,或者不同意手术,二者必居其一,绝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在谈话簿上提一些附加条件,否则医生会无所适从。
通过术前谈话,医生和家属双方见面,互相畅谈,双方增进了解,对病情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就是术后出现什么不顺利,也不会措手不及,这样对医院,对家属,对病人本身都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