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甲子年有两次立春、两次雨水,即第一个“立春”在旧历正月初三(阳历2月4日);第二个“立春”在旧历十二月十五日(阳历1985年2月4日)。第一次“雨水”在旧历正月十八日(阳历2月19日);第二次“雨水”正是甲子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阳历1985年2月19日)。
能遇到“双春、双雨”是很难得的。因为甲子年六十年才轮一次,而两次立春、两次雨水要在六个甲子年,即三百六十年中才能有一次。据推算,上次的“双春双雨”的甲子年是在明代天启年间。这是我国旧历历法的人为编排。
我国使用的旧历又叫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的——每隔二十九天半,月亮圆缺一次。为了便于计算,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这样,十二个月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约三百六十五天,这样旧历比阳历少了十一、二天。为了弥补时差,使阴阳历协调,我们的祖先便制定了“十九年七闰法”,用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来调整,即与阳历相符。今年甲子年正是闰年,那闰月为什么安排在十月呢?根据汉代以来的规定,不包含中气(古称节气为气,二十四气的单数叫节气,双数叫中气。古人以中气为区分十二个月的标志)的月份的前一个月为闰月。今年的十一月没有中气,于是便在十月置闰。这样,今年便有二十六个节气。多出的后两个节气正是今年这个甲子年的第二次立春和雨水。这便是“双春双雨”的由来。
(摘自1984年2月16日《中国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