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福
只要提起华罗庚,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导师熊庆来老先生。最近,电视里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华罗庚》中,却提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王维克:正是他最先发现了华罗庚。读者一定很想知道,王维克是否真有其人?请读读这篇文章吧。
1953年,当时的意大利总理曾从米兰致函周恩来总理,问及但丁《神曲》的中文译者的生平,周总理曾让有关部门组织撰写了《王维克小传》。
王维克,190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冯庄村。父亲是清朝时的一个秀才,当过私塾先生。母亲不识字,是个瓦匠的女儿,典型的农村妇女。王维克从小得到家教,读书甚多。后来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就学,那正是五四运动前后,王维克接触到不少进步书刊,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他的头脑里占有了很大地位。王维克与张闻天、沈泽民(沈雁冰之胞弟)等四个同学,就是因为思想进步,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一起被学校当局开除了学籍。之后,王维克赴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数理,毕业后入震旦大学专修法语。1925年,王维克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历时三年。王维克还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学生。
1928年,王维克在法国学成回国,先是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数理教授,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1929年,家乡人士邀请他回故乡担任金坛县初级中学校长。因为这所学校受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的影响,局面混乱,需要有个资历高的校长来“压阵”。他任校长后,果然不负众望,把局面稳定下来了,但不久有件事情又惹起了风波。王维克在1923年曾经当过华罗庚的数学教师。他很赞赏华罗庚的数学才能和他学习的认真、严谨,经常借书给他。华罗庚也经常来王家,或是找书看,或是讨教。这次,王维克担任金坛县初中校长,华罗庚虽已失学在家,仍在继续钻研数学。王维克就让华罗庚回母校担任会计兼庶务,还让他兼任初中补习班数学教员。谁知道这可“触犯”了一些人。他们到教育局长那里告了一状,说王维克任用初中毕业生当教员,是“用人不当”,“亵渎”了中学教员的称号,一时议论纷纷。王维克一气之下,便于1930年夏忿然辞职。
就是在这个时期,王维克与华罗庚的师生之谊更加深厚了。在华罗庚患伤寒病之后,王维克经常去探望他,还每月送去薪水,结果自己也染上了伤寒病。华罗庚病愈之后,在王维克的指导下,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数学论文。王维克亲自推荐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论文发表后,震动中外,由此引起了清华大学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华罗庚被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从此,华罗庚这颗数学界的新星便冉冉升起。
王维克是攻读数理、天文的,早年就是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以及稍后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社的会员。他也相当爱好文学,酷爱翻译工作。他的主要译作除了但丁的《神曲》,还有印度史诗《沙恭达罗》、法国名剧《希德》(曾获中法联谊会文学首奖)、俄国《屠格涅夫散文诗》和比利时名剧《青鸟》及《法国文学史》、《伊哥尔王子》、《金鸡》等。他主要编著有:《自然界的现象》、《热力学原理》、《日食和月食》、《自然界印象记》等。他参加过编纂、审订《辞海》的工作。
王维克一生著译有数百万字,写作态度很严谨。拿翻译工作来说,他总是先选择好名著,仔细阅读查考,然后把内容详细讲给爱人听。如果爱人听得兴味盎然,他就开始一章一节地翻译。译出初稿后,再由爱人朗读,自己则坐在一旁静听,发现有不确切、不顺畅的地方,就留心记下,过后加以修改,直到自己和别人都感到满意为止。因此,他的译作当时以通俗流畅而闻名。王维克每翻译一部作品,还尽可能参考多种版本。拿《神曲》来说,王维克就是根据意大利文原著并参照了法、英等其他文字的译本翻译的,这样工作量就增加了,但翻译的质量也提高了。据王维克的爱人回忆,《神曲》的翻译花了将近四年时间。这部译作由李锐夫先生介绍给商务印书馆。本来商务印书馆在这以前,已经约别人在翻译这部作品了,并已预付了一部分稿酬。但那位译者是用中国古体诗翻译的,语言深奥,不易读懂。当编辑们看过王维克的译稿后,喜出望外,在权衡得失之后,决定对原先约请的译者稿酬照付,但不打算出版了,这样就出版了王维克的散文译本。再如《沙恭达罗》,这是印度伟大戏剧家和诗人迦梨陀娑的著名剧本,是梵文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王维克起先不懂梵文,先是根据两种法文译本转译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原作风格,他曾学习过一段时期的梵文。当时金坛西门外的西禅寺有个年轻的方丈懂梵文,王维克常常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他常对别人说:“能者为师,学问这个东西,并不同人的年龄和地位成正比。”
王维克的学习和工作是很勤奋的。他常说,一个人生命有限,一定要珍惜时间。王维克晚上不大写作,经常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研究天文;但每天早晨起身很早,常常在用早餐时就对爱人说:“已经写了一千多字了。”白天,他不是在厅堂里看书,就是在书桌上写作,平时交游不多,尤其讨厌闲谈,也不许子女打搅他读书写作。
王维克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很俭朴。他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读书,加之稿费几乎全部用来买书,家里简直象个中型图书馆,藏书不下万册。
王维克为人正直。敌伪时期,他因看不起卖国求荣的人,一直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在金坛故居读书著译。当时,伪中央大学校长、汪精卫的妻弟陈昌祖,曾派人来聘请他去该校担任教授,他婉言谢绝了。他对家人说:“那陈昌祖算什么货色,我才不愿为五斗米而去折腰呢!”
解放后,华罗庚教授回国工作,王维克由华介绍到北京商务印书馆担任编审员。他非常高兴,工作勤勉,春节休假时都不回金坛探亲,继续加班加点,埋头译著,《金鸡》、《伊哥尔王子》、《自然界的现象》诸书便是在这时相继问世的。
王维克热爱党,热爱新中国。他的二儿子、三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别于1949年、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非常高兴。他说:“我已将三个儿子贡献给祖国了。我也加入了工会,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了。”1952年4月,王维克不幸病故,终年五十二岁。
(原载《人物》1983年第5期,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