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因作家、艺术家本人的感受、爱好不同,其趣味和格调也不同。晚清作家曾朴,以“东亚病夫”为笔名,表示不忘国耻;画家徐悲鸿,多次在画幅上署名“神州少年”、“江南布衣”、“南格劳士”,表示了在乱世中要见义勇为和致力振兴中华的决心。
有一些笔名另有奇趣。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弃俗为僧后,因其顶秃,更号为“驴”。篆刻家邓散木笔名“粪翁”,乍看,令人好生不解。据说,有富商登门求字,声明润笔从丰,条件是作品中不题“粪翁”两字,而署别名,结果遭致断然拒绝。其实,“粪”并非全指秽物,也有“涤荡假秽”之意,只是俗物不知罢了。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