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太阳生活的人

1984-08-20 05:13张研秋
中国青年 1984年7期
关键词:消耗伦敦女士

张研秋

在伦敦度假回到丹麦之后,我一直打算把四个星期的见闻整理一下。写什么呢?

我想起了在英国结识的两个人,他们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我们想象中,大学研究生应当是富有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只有统治者的子弟才能进国子监。今天的英国则不然。某研究所的研究生R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衣着饮食都很简单,住在一套矮小简陋的公寓里。在我们闲谈中,当他听说有钱人家雇用一个类似保姆的佣人一周花40英镑时,苦笑着说:“我若是能有这样的收入,也就满足了,”可见他的收入不是40英镑,恐怕每周工薪连20英镑也不到呢!生存竞争嘛,有人富了,自然有人穷。

其实,我们很不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以为他们有个豪华舒适的家就足够了,即使他们每天请客进酒巴、餐馆,大手大脚地挥霍浪费,也花不完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百般钻营呢?有钱人变着法地享受,钱总是不够用的。L女士是位家庭主妇,她也很忙,不过不是忙着创造社会价值,而是忙于消耗—消耗社会财富,也消耗她自己的生命。这颗娇嫩的生命是那么脆弱,几天不见太阳都可能使她萎缩凋零,尽管出太阳时她也多半躲在屋子里。英国偏偏是个阴雨天较多的国家,阳光就更显得宝贵。只要七月份一过,L女士的全家就开始追逐,八月份到英国的西南海岸,据说那里依然阳光明媚;九月份到西部农场去,既可晒太阳,又可避风。从十月份开始,伦敦的天气更是一蹶不振,变得阴冷清凉。于是他们走得更远一些,去葡萄牙南海岸,那里的十月天气还相当暖和。追逐,追逐,他们可不是葵花朝阳,而是追着太阳生活的人。今天这里,明天那里,生活总是那么新鲜,可是代价是昂贵的。他们如此不惜代价,细想也有道理,因为他们那个阶层人与人的关系实在太冷漠了,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要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丝毫温暖。长期生活在那个圈子里,人心也变寒了。难怪他们要追逐太阳,以求表皮上获得些外界的暖意。大概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致被冻僵吧!

这两种人差异真大。穷朋友家里寒酸,却有一付热心肠;阔朋友家里辉煌耀眼,仍觉没有阳光,因为他们的心冰冷。

(题图:如森)

猜你喜欢
消耗伦敦女士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全年目录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去往伦敦
女士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