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朱罂 韩长赋 涂猛
“治穷致富才是俺们农村青年的出路”
一九七九年仲夏,陇海——兰新线上。
一列特快开出郑州,向西北疾驰。车窗里,李昆兰默默注视着飞速闪过的豫中平原,泪如雨下。她才十五岁,却独身一人离开了家乡太康县王集乡。
她家里年年欠债,连续五年逃荒要饭,穷得十里八乡都知道。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忍痛把小弟弟送了人,母亲哭得死去活来。那几年,一些人上门讨债,父亲涨红着脸,拉着她们姊妹几个的手,站在门口一遍又一遍大声地说:“人死债不烂,我死了孩子还!”在那度日如年的岁月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昆兰脑子里盘旋:离开农村,奔一条生路。
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然而,落榜的消息使这一希望破灭了。她躲进小屋痛哭了一场。父亲理解女儿的心思,狠狠心,卖掉了全家糊口的粮食,交给昆兰一百元钱:“去新疆投奔你姨吧,如果找到工作,死也别回这穷地方来。”
昆兰在乌鲁木齐当上了临时工,月薪十几元,不够吃不够穿,更不用说替家里还账。加之人生地疏,生活不习惯,天长日久,昆兰想家了。正在这时,她从报刊上、广播中不断看到、听到农民靠发展家庭加工业和养殖业致富的消息;不久,父亲又来信说: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承包了十四亩土地,弟妹们干劲十足,穷日子要熬出头了。昆兰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威力,看到了农村的光明前途。她想:过去穷,是因为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人们畏富如虎,谈富色变,生产“大呼隆”,只得过穷日子。如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号召农民富,俺是共青团员,有知识有文化,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能眼瞅着乡亲们在家乡致富而无动于衷吗?嫌家乡穷,看不起它,就是看不起祖祖辈辈生长在那儿的农民,也就是瞧不起父母和自己啊!治穷致富,才是俺们农村青年的出路,应该把自己的劲使在家乡建设上……昆兰坐不住了,一种改造家乡的责任感使她由消沉转到振奋。她不顾姨妈一家的劝阻,踏上了回归的列车。她噙着激动的泪水,心里说:“有党的富民政策撑腰,俺昆兰再也不走了,非要干出点名堂不可!”
“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听说昆兰想致富,母亲苦笑一下:“妮儿,你还小,女孩子能干啥?”
“娘,男孩子能干啥,女孩子也能干啥!”
“说得好听。”
是啊,种完责任田后,干什么才能致富呢?一天,她正在吃饭,突然听到电台广播舞阳县农民养土鼋致富的新闻,高兴得撂下饭碗喊了起来:“爸,啥叫土鼋?”
“傻妮,土鼋就是土鳖虫,能制药。”
“养那虫子能富,俺也养,俺到舞阳学养土鳖去!”
“不行!一个小妮,咋能到处跑?”妈妈反对了。
“娘,您让俺闯闯吧,成天呆家里,咋富起来呢?”
“中!虫小志大是条龙,俺妮有志气,爸支持你!”
第二天,东方刚刚破晓,昆兰带上父亲借来的五十元钱上路了。她找到了那位养土鼋的大婶,迫不及待地问:“婶,土鼋吃啥?”
“你吃啥它吃啥,你能吃的它也能吃!”
这话好呛人哟!昆兰低头一看自己的衣服——破破烂烂,脸蓦地一下红了:她瞧不上俺、不愿睬俺。这个念头一出现,两行眼泪刷地涌出了眼眶。
“穷也要穷得有志气,俺不信将来富不过你!”昆兰暂时忍气吞声,掏出剩下的三十六元钱,买了二两土鼋卵,赶回了家。
这二两土鼋种,李昆兰视为至宝,一进家门,就挖坑砌池,配制饲养土,为它们筑造了一平方米大的新巢。
土鼋卵渗和着昆兰的祝愿与希望放进了饲养池。四十多天以后,小土鼋出世了。一丁点一丁点白色的幼虫,带给了昆兰莫大的慰藉。幼虫由白变灰、变黄,见天长大了起来。昆兰天天守候在池边,注视着土鼋的生长变化。怕池内干燥,她就无数遍洒水;担心土鼋饿着,她无数遍喂食……几天以后,不幸的事发生了:池内的土鼋全钻了出来,在池面上艰难地爬行,蠕动,挣扎着死去。李昆兰脸变了颜色,她把手往土里一插,哎呀,火一般炙人——饲养土发高烧!快,翻池,搀土,紧急抢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由于喷水过勤,饲养土中的锯末与残存的食物发酵增温,使小土鼋一个个地死掉了。
昆兰傻眼了。她一屁股坐在池边,失声痛哭了起来……
一连几天,昆兰吃不香,睡不好。她为父亲担心:借人家的钱咋还?她为自己着急:你能办大事吗?真是个败家子!可是,她又不甘心。她找到母亲:
“娘,再给俺些钱。”
“又买那鬼虫子?你那三十多块咋扔的?没钱了!”
“那,俺可没法活了!”
看昆兰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却扑哧一声笑了:“死妮,那土鳖虫咱村里有的是,草垛里,灶洞下,墙旮旯中……”
这意外的收获,使昆兰喜不自禁!可是,一个姑娘家,咋好乱串门呢?
一天早晨,她把弟妹们吆到一块:“姐姐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跟姐去各家扒土鼋,扒完拿到姐这儿换糖吃。”
昆兰率领着这支童子军对土鼋展开了大围剿。她们趴在别人家阴暗的灶门口,用小铁铲慢慢扒开湿土,用小手指轻轻掏出龟缩在砖缝土隙间的土鳖虫,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瓦罐。灶灰飞扬起来,弄得他们一脸一身,呛鼻子糊眼;灶膛的余火,烤得他们汗水直滴,在脸上脖子上冲刷出一道道汗痕,湿透衣衫。
他们扒遍了全村,扒遍了邻近的前岗、欧庄、任庄,连八里外姥姥家的衡路口村也没放过。七八天功夫,他们跑遍了三百多户的灶房,扒获土鼋一万三千多只。
弟弟妹妹抱着一罐罐土鳖找姐姐换糖来了。昆兰哪有糖啊!她把弟妹们紧紧拢在一起,说:“等姐姐养土鳖卖了钱,一定给你们买新衣……”
当昆兰的同学们知道了一万多只土鳖的来历时,十分钦佩昆兰这种“干事业”的勇气。昆兰说:“俺也是闯闯、试试呗!不能等人家干成了咱再干,一等二看,时间过去了,啥也弄不成。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想富,就要掌握农业技术”
大胆,不等于莽撞;探索,要讲究科学。昆兰第一次饲养土鼋失败后,深深感到:勤劳致富,既要靠政策、靠勇气、靠胆量,更重要的,还要靠农业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就好象瞎子摸路,不可能不跌交。她懊悔自己没有早些认识到这一点,浪费了许多光阴;她决心从头开始学习,不仅要继承老一辈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尽快弥补空虚的头脑,做一个能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新型农民。
她舀上一口袋麦子进城卖掉,上新华书店买下了《地鳖虫的生活习性》、《昆虫学》、《家庭副业手册》、《生物学》、《药物学》等几十本书籍。白天,她在责任田上耕耘;夜晚,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小小的煤油灯,亮了一宿又一宿;她的鼻孔里,天天都有油灯熏过的厚厚黑迹。清晨,雄鸡报晓,早起的母亲推开昆兰的房门——呀!妮儿又趴在桌上睡着了。父亲来轻轻摇醒她,嗔怪地说:“那知识又不是一夜都能装进脑壳里的,干啥都有一个过程,别把身子熬坏了。”
“爸,没事,现在不抓紧学,就没时间了!”
是呵,时间不等人,土鼋生长很快,稍一疏忽,就会重演失败的悲剧。
为了掌握土鼋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她在阴暗潮湿的土鼋池旁打个地铺,昼夜观察,详细记录,边学习边实践,即使感冒发烧也不间断……
一天夜里,无数只土鼋钻出池盖,爬到了李昆兰身上。第二天,她浑身上下长满了一个又一个蚕豆大的红疙瘩,两眼肿得象一对核桃。一照镜子,昆兰吓得又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几个弟妹简直都认不出这是姐姐了。但昆兰却认为:这样更好。可以整天关在土鼋屋里,省得让人看笑话。
秋去冬来,寒意袭人。有一天,昆兰突然发现土鼋不动了,脑子嗡地一下:“坏了,又死了!”她不敢声张,悄悄地将一盆土鼋搬近灶门。半夜,当饲养土的温度上升到摄氏二十五度以后,一匹匹土鼋从土里开了出来,爬向食物。
嘘——昆兰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原来是土鼋进入了冬眠期。这时,昆兰脑子里闪现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继续保持饲养土的一定温度,取消土鼋的冬眠期,使土鼋提前成熟呢?这,可是书本上所没有的,需要冒险。为避免全军覆没,她只将一盆土鼋放近灶门,和小土屋里的大面积土鼋进行有无冬眠期的对比试验。阳春二月,小土屋里的土鼋让隆隆春雷从沉睡中唤醒,开始出来吃食了。昆兰将两处土鼋一对比,发现未进入冬眠的个儿要大一倍,重量高出三分之一。对比试验成功了。她将这一成功经验纳入到了以后的饲养程序中。
一九八0年,李昆兰将土鼋饲养面积由一平方米发展到五平方米,收入九百元!
一九八一年,昆兰将面积扩大到十五平方米,收入四千四百元!她还清了二千七百余元的欠债,实现了对弟妹们的允诺。全家还盖了新房。
一九八二年,昆兰将面积扩大到三十二平方米,收入八千三百元,加上其他收入,共一万三千二百元,第一次突破了万元大关!
一九八三年,加上养鱼,收入两万四千多元……
八三年,医药部门土鼋积压,限量收购。昆兰一得到这个信息,迅速将所有的土鼋降价卖出。她要等一个循环周期过去,即二三年后,再重整旗鼓。
接下去干啥?有人劝昆兰说:有了房子有了粮,大把票子存银行,见好就收吧!说不定政策一变风一转,还划你个新兴地主呢!
“党的政策不会变,中央的红头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呢!”昆兰坚定地回答。
她准备养兔,但市场信息告诉她:兔毛滞销、兔肉滞销!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准备养蚯蚓,到郑州、新乡、汲县等地一看:销路不好。她放弃了这个想法。
她想养蜗牛,但一算经济账:不合算。
专业户嘛,不仅要懂信息,还得有经济头脑。她常说:“中就中,不中就转行。”
八三年初秋,周口地区组织各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上江苏徐州参观专业户。太康的岳主任刚一回县,昆兰就风风火火地赶去“刺探情报”。岳主任告诉她,徐州市铜山县茶棚村有个专业户张西岭,种二亩草莓,年收入可观。他劝昆兰也种草莓,周口和徐州同一纬度,客观条件差不多,适合草莓生长,而全地区还没有一家种植草莓的专业户。
昆兰喜出望外,当即让岳主任写了一封信,上江苏学技术,买草莓苗。不久,昆兰又在《郑州日报》上看到郑州农科所出售草莓苗的广告,她又带着大弟昆峰上了郑州,买下一千块钱的幼苗。
几经挫折,草莓苗在料峭的春风中茁壮长大,预计八四年可收入两万多元。
昆兰在致富路上迈出的步子更稳更快了!
“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个人致富上”
科学知识给昆兰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使她一家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原来因为穷和残废而打算当一辈子光棍的大弟昆峰也娶上了一个好媳妇。母亲喜滋滋地对昆兰说:“妮儿,咱家致富,你可出了大力,赶明儿出嫁,我至少也要破费五千元给你做陪嫁。”
听了母亲的话,昆兰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她想,社会主义是个大家庭,现在国家还有很多困难,周围不少的群众还不富裕,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又是团干部,应该帮助大家发展生产,治穷致富。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亲,父亲欣慰地说:“妮儿,你说得在理,钱咱家不再花了,就按照你的打算使吧。”
怎样帮助别人致富呢?靠钱,那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根本的,还是要把致富的金钥匙——科学技术送到群众手中。
一九八二年二月,太康城里突然出现了五十多张广告:同志,你想找到致富门路吗?让我告诉你……署名李昆兰。广告详尽地介绍了土鼋的价值、生长规律以及饲养管理技术。谁不想发家?广告贴出不到两天,昆兰家就呼啦一下拥进来了几十个人。随后,三千多封信件接踵而来。乡邮递员特地为昆兰准备了一条装信的大麻袋,诙谐地对她说:“你闹得俺们邮政所里都是‘土鼋了。”
一天,昆兰听说扶沟县白潭乡青年李群楼退伍回家后,一次购买品种鸡三千多只,由于不懂技术,管理不善,结果只成活了九只公鸡,欠债五千多元,家产卖光也没还清,爱人急出了神经病,他本人也几次自杀未遂。不久,李群楼给昆兰来信:“昆兰,救救我吧!如果你能给我指一条致富的门路,就是俺全家的救命恩人哪……”但这时,昆兰早已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李群楼家,只见他正蹲在鸡棚前发呆。昆兰理解他的心情,耐心开导他,并把他带回自已家里学习饲养土鼋,使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满怀希望地养起了土鼋。
一个月后,昆兰带上七千只活虫再次拜访李群楼。谁知一见面,他就痛哭不止。原来他又失败了。于是昆兰在他家住了三天,帮他总结教训,具体指导他怎样打池、喂食、防虫、调温,使他不但掌握了养土鳖的技术,还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一九八三年,李群楼的土鼋发展到十余万只,收入现金三百多元。小两口激动地说:“昆兰妹,是你把俺们全家从绝境中拉了回来,俺们到死也忘不了你的恩情,一定不辜负你的支持和帮助,争取两年富起来。”
斧头岗村有一个爱琴姑娘,一心想跳出“农门”,高中毕业后在城里当了临时工,找了一个对象。万万没有想到,八一年底她被清退回乡,对象也吹了。沉重的打击使她痛不欲生……
“爱琴,搬到俺这儿住吧。”昆兰劝她。
爱琴在昆兰家一住二十几天。白天,昆兰为她拿馍端汤;晚上,姐俩睡在一起说着贴心话:
“爱琴,咱们国家有近两亿农村青年,难道不进城市都没法活?俺就不信在农村干不出事业来!正因为这样,俺才从新疆回来了……
“你家的底子比俺家好,你的水平也比俺高,你能比俺干得更好……”
爱琴被感动了,她立下勤劳致富之志,在昆兰的帮助下种植了两亩多泡桐树和四亩多药材,收入八百余元;她决心走自学成才的道路,业余时间搞创作,十年之内不谈婚。今年初,在县医药公司工作的父亲让她去当临时工,她说:“俺哪儿也不去了,要向昆兰学习,在农村干一番事业,让那些瞧不起农村姑娘的人看看俺们的志气!”
几年来,昆兰先后自费到二十个县的七十多个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借给困难户四千多元作为生产资金,无偿支援外地土鼋卵、草莓苗价值五千多元;回复了六千多封来信,接待来访三百多人,影响扩及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的二百多个县。她还自费购买了电视机、录音机、放大机、乒乓球、羽毛球及七十多册农业书籍,在村里办起了“青年民兵之家”,象磁铁一样吸引着青年。在昆兰的影响带动下,想自杀的不死了,要跳“农门”的不走了,斗殴的守法了,赌博的洗手了……村党支部书记欧阳行敏和村主任武洪珠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全村的青年都象昆兰一样,俺斧头岗就成了富裕岗、文明岗了。”
“党呵,昆兰的今天全靠您”
昆兰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个别人眼红了:
“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听说她的钱是甩牌赌博耍来的。”
“噫!一个小妮成天价在外头转悠,还住到男伢家里,说是巡回指导,谁知道都干啥来着?……”
各种议论不胫而走。在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中,有人又以“投机倒把”的嫌疑将昆兰和大弟弟列入打击对象。
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受到这样的非议,今后还咋做人呀!昆兰实在忍受不了,真想一死了之。全家人为此抱头痛哭,妈妈说:“妮儿,青霜专打冒尖草,这个典型,俺们不当了!”
流言蜚语传到团县委。书记韩凤莲拍案而起:“我们最了解昆兰。这是诬蔑中伤专业户!”
乡团委书记宋传献拍着胸脯说:“昆兰是在俺眼皮底下致的富,俺用党籍替她作保!”
正在王集乡的团省委干部周宪同立即把昆兰的遭遇向团省委作了汇报,团省委书记杜耀敏同志决定:组织省、地、县三级调查组调查,一定要保护青年专业户!
调查结果表明,对昆兰的所有非议纯属不实之词!
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一致认为:珍惜、爱护、支持专业户,是实现农业根本转变的关键,李昆兰代表着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这个典型树定了!
这一切,昆兰哪里知道啊!正当她苦闷、徬徨之时,党团组织伸出了温暖的手: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八日,团地委命名李昆兰为地、县新长征突击手,给她戴上了“勤劳致富光荣”的大红花。
一九八四年二月四日,王集乡召开两千人大会,乡党委热情肯定了昆兰带头勤劳致富的精神和先富带后富的崇高思想,号召全乡党团员向她学习,争当第二个李昆兰。
昆兰的事迹传到北京,团中央领导十分重视。二月十八日,昆兰在中南海怀仁堂被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受到万里、习仲勋、胡启立、郝建秀、王兆国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在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昆兰失眠了。她想了很多很多。她心中说:党呵,昆兰是您扶起来的,今后,我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诉给更多的人,和全县青年一道,共建富裕的“银太康”!